这份成绩虽称不上突飞猛进,但在上半年七成锂电企业预计业绩下滑的大背景下也并不算坏。
然而从主营业务的营收构成上来看,雄韬股份上半年锂电业务营收10.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8.35%,较去年同期32.68%大幅提升。
一向作为公司发展战略核心的氢能业务,上半年营收占比却已从上年同期的2.62%缩减至0.31%。
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雄韬股份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2.24亿元的定增预案,用于建设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信基站储能项目(一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形成年产580Ah储能锂电池5GWh的生产制造能力。
从氢能业务营收占比不断紧缩,到项目投资重心向锂电转移,雄韬股份的“含氢量”一降再降,正从前些年的高举氢能源产业发展大旗走向“弃氢投锂”的战略回转。
苦心经营
雄韬股份在电池制造行业,已有超20年的行业经验。
在2003年进入锂电行业以前,公司仅有单一的铅酸蓄电池业务。伴随2016年以后氢能产业链布局逐渐展开,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可分为铅酸蓄电池、锂电池、氢燃料电池三大品类。
2016年,雄韬股份投资北京氢璞创能,正式宣布向氢能赛道进军。电堆是燃料电池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环节之一,而北京氢璞创能正是当时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电堆自动化生产线的缔造者。
2017年可以说是雄韬股份全面铺开氢能版图的产业元年,公司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深度拓展。
雄韬股份在燃料电池发电机系统集成领域投资浙江氢途科技,全资成立深圳氢雄、武汉氢雄,并先后投资掌握膜电极技术的苏州擎动和武汉理工氢电,后者拥有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膜电极生产线。
其后,公司逐步完善在氢能产业链上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运营、加氢站等关键环节的战略版图,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在氢能产业链上全线布局的企业之一。
然而雄韬股份的一番苦心经营却未能达到预期成果。氢能产业的巨大投入与短期低回报使得公司一度在2021年因高昂的氢能产业链研发费用投入,面临4.22亿元的巨额亏损。
※图表:2018-2022年 雄韬股份分业务营业收入
就营收结构来看,吸收了大量资金投入的燃料电池业务未见起色,反倒是锂电池业务快速崛起成为雄韬股份这两年最重要的增长极。
在2017年的年度报告中,雄韬股份曾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整体判断:总体来说,锂电池短期内仍不具备撼动铅酸蓄电池的主导地位,铅酸蓄电池未来仍然具备一定增长空间,氢燃料电池因其优势而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于这样的判断,雄韬股份在坚守铅酸电池阵地、“牢牢把握铅酸电池业务”的同时,对氢能产业砸下重金大量投入。不仅收益未见起色,也在宁德时代等一众锂电企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内错失先机。
浪头急转
雄韬股份在战略上紧急转向的动因,在本次发布的半年报中已说的非常明确。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限于关键材料等问题,面临极大的困难。燃料成本较高,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氢气成本高、补贴支持政策滞后等情况,导致当前我国加氢站建设推广进度较慢且现阶段多数加氢站处于亏损状态,终端用户实际用氢成本较高。
因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情况与锂电池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内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进程,市场开拓与推广不及预期。
雄韬股份在氢能领域的募投项目建设情况也已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据其在7月30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20年发布的增发方案中,拟投入5.23亿元的“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与拟投入2亿元的“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当前承诺投入资金已分别缩减至3.36亿元和1.29亿元,并至今进度为0。
半年度报告指出:“根据对市场的深入跟踪和调查,公司经审慎论证,认为仍按原计划投入氢燃料电池将无法如预期实现效益,反而会因为仓促投资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因此,公司推迟了对氢燃料电池的投入。”
其中,“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建设期将由原定2022年5月14日延长至2024年5月14日。
“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的承诺投入募集资金金额33,620.27万元则被变更至本次拟建的“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前些年在氢能领域激流勇进的雄韬股份,如今已清醒地意识到,继续维持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大量投资,不仅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也无法在短期内为公司真正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雄韬股份表示:“由于公司目前锂电池产能短缺,且锂电池业务是公司近年来利润提升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公司急需扩大锂电池产能。目前公司锂电池扩产所需资金缺口较大,锂电池产能提升是公司目前面临最紧迫的需求。”
原标题:浪头急转?氢能产业链龙头加码锂电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