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正常。”7月25日上午,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台区经理胡涛涛来到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的光伏月季大棚,熟练地打开光伏并网柜测量温度、检查线路。“高温天气对光伏设备的发电效率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及时检查供电线路和供电设施,否则不仅会影响大棚内的植物生长,还会影响村集体和村民‘余电上网’的‘阳光’收益。”胡涛涛相告。
近年来,常山县围绕乡村“零碳”产业振兴,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在有效提升乡村电网供电承载能力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农光互补、绿色环保的共富路。
郭塘村的月季大棚就是光伏项目中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典型。光伏发电不但用于大棚的通风、水肥等系统的运行,余电还能上网获得收益,一举多得。“一个月季大棚不仅挣到了卖花的收入,还挣到了卖阳光的钱。”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说,月季大棚上覆盖了约1680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年发电约10万千瓦时,村里正计划在大棚旁边开设“光伏民宿”,进一步“借光生金”。
与郭塘村一样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还有大桥头乡农光未蓝产业园。项目首期已建成智能大棚28个,光伏并网容量2.5兆瓦。在光伏电的供给下,基本满足了日间夏季制冷通风,以及冬季大棚保温的用电需求,每个大棚每年预计可节约用电11万千瓦时。在“光伏发电+食用菌种植”这套组合拳下,每个大棚每年能产生综合效益30余万元,首期投运年利润预计将达840万元,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光伏装机容量可达到500兆瓦以上,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
胡涛涛介绍,在光伏项目中除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全电上网”。通过应并尽并、能并早并,以每千瓦时0.45元计算,每块2.4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年可以发电510千瓦时,带来229元的收益。新昌乡的輶輅村有85户农户家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每年能发电60余万千瓦时,可为村民带来26万余元的收益。
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新昌乡已建成电力便民服务点及示范点10个,全力做好前置服务和后续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第一时间并网。随着光伏供电能力不断提升,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在提升配套运输的电压等级和供电容量等方面超前谋划,新动工建设的110千伏新昌变电站在设计上采用三圈变压器,全力支持35千伏电压等级光伏并网接入,建成后可以支撑常山县整个北部山区的光伏消纳。
截至目前,常山县已完成62个村级致富光伏站点建设及并网工作,农户分布式屋顶光伏装机容量达118.98兆瓦,集中光伏电站容量127.73兆瓦,总装机容量占全县最高负荷的66.3%。“经测算,光伏项目的产能可以做到‘零碳’,在不损害环境、不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双增收,是一条真正的绿色共富路。”常山县供电公司总经理琚军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光伏扶贫项目推进、清洁能源推广等工作,推动常山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原标题:光伏照亮常山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