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认为:
这一轮硅料价格下跌,头部硅料企业将不会再苦哈哈;硅料降价让出的利润,也不会传导给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环节,最终将传导至终端光伏电站。
在此,笔者对吕锦标《多晶硅扩产与市场展望》(2023H1/H2)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
一、硅料项目是不是PPT产能,关键看设备采购
多晶硅项目能否达预期,看关键设备的采购情况,目前至少有四家企业的五个项目存在变数。
吕锦标说:“我们梳理了2024年投产12个大项目,其中7个项目正在实质性推动,5个项目我认为可能存在变数。”这5个项目分别属于阿特斯、青海丽豪、协鑫科技(2个)、清电。
吕锦标进而分析说:“我们判断的标准是,这些项目主设备订了没有,订购主设备30%的预付款付了没有。判断的标准,并不取决于这些项目的审批、环评进度。”
二、长协已废,但头部企业日子并不苦
吕锦标认为,今年硅料市场供应能力将超过市场需求;但是硅料价格不会跌到让头部硅料企业苦哈哈还得做。
吕锦标根据每个月的多晶硅生产量统计,上半年中国硅料企业总产量65万吨;下半年市场有90万吨硅料的生产能力。叠加进口5万吨,中国全年多晶硅供应量高达160万吨。这大约对应630GW光伏产能。今年的硅料供应能力,肯定超过了光伏市场的实际需求。
回顾去年11月份以来的硅料价格下跌以及反弹,吕锦标认为,这与2021年以来多晶硅的交易方式有关。上涨过程中,硅料交易是以长单为主,即:每个月的月底,硅料企业把第二个月的长单的量确定下来,到第二个月就直接发货,只留一点儿给现货市场。这种交易方式实际上放大了硅料的短缺效应。但是到去年11月份,市场发生了变化,长单协议基本上不再履行。
据吕锦标表述,从去年11月到现在,没有(采购方)企业执行长单,而是看自己的需求。硅片企业一周采购一次或两三天买一次,以动态控制硅料库存。硅片企业目前都普遍预期,未来的硅料供应量是呈上升趋势,不可能出现短缺。
同时,吕锦标还判断:“未来多晶硅不会跌到让几家老企业苦哈哈的做。否则还会伤害到终端”。
三、行业已回归常态
目前,硅料企业的投资建设、生产、检修等已回归常态。
吕锦标认为,近期硅料企业价格下跌,也改变了硅料企业的投产、经营策略。
第一,下一步新项目延期投产的可能性不大。假设,一个5万吨的硅料项目需要投资40亿元,现在如果主要的资金都已经投进去了,就一定会继续向前推进,只不过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赶工期了。
之前硅料价格高企,企业往往会多雇佣工人,多给加班费,现在就是按部就班推进。此前,企业自己为了提升速度采用外协,比如向外部采用三氯氢硅等,现在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
其次,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战略选择,特别是要看企业的现金流充裕程度。今年6月份,有的小项目成本比较高,就停产了,但是停产面积目前尚属小规模。
再次,硅料行情也影响硅料项目的检修等。正常年份,硅料项目一年检修一次,一次检修一个月。这两年行情好,企业往往把检修时间压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星期。负责检修的都是外协单位,压缩检修时间也要多付成本。现在的行情下,硅料项目检修也回归到正常。
四、硅料降价,只利好电站
硅料价格释放的利润,并不会被硅片、电池、组件截留,只会传导到终端电站。
吕锦标分析,硅料价格从每吨30万吨跌至六七万,利润传导出来,但不会给到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应该会传导到终端,提高光伏电站的收益率。
前期硅片、电池片的价格和硅料价格跟得很紧,最近组件价格出现超跌。现在的硅料价格对应的组件价格大约是1.5元/W以上,而现在光伏组件招标中出现了更低的价格,是因为往往要两三个月以后再交货,市场预期未来价格仍会下降。
今年上半年,除了硅料以外的其他光伏制造环节,不论是原料还是成品,库存都比较低;产能利用率也保持较高水平。整个光伏产业链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五、n型料对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两种多晶硅制备技术都成熟,n型料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吕锦标认为,主流企业的多晶硅产品,超过90%满足连续多根直接单晶的用料需求,容纳单晶边皮料和头尾料混合回用。
现在,从p型到n型,对多晶硅的整体要求都提高了。吕锦标表示:“n型料和p型料从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掺杂不同。但是n型硅料要求更致密一点,表金属不要超标。其实表金属超了也没有关系,无非增加酸洗成本。”
目前国内外主流企业的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均符合n型单晶投料要求,产量占比达90%—95%。
原标题:吕锦标:判断硅料项目是否为PPT产能,关键只看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