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2023上半年国内储能产业链共有97家初创企业完成了融资,总金额近200亿元,广泛覆盖了储能系统集成、PCS,锂电池和钠电池电芯及关键原材料、电池回收等储能产业链的各个主要环节。
企业类型和融资特点
储能系统集成(包括集装箱/工商业/户用/便携式储能)和钠离子电池成为上半年储能领域最受资本追捧的领域,融资案例分别达到21个和15个。这两个领域企业融资活跃,与行业发展前景明确,但市场格局和技术路线仍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后文将就这两个领域展开讨论)。
锂电四大原材料领域的融资案例数量和规模随着今年以来产能过剩压力增加和原材料价格回落而有所降低。但以固态电解质、富锂锰基、硅碳负极、新型锂电添加剂等为代表的下一代锂电材料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随着动力电池开始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电池回收领域初创企业的数量和活跃度也在持续上升。
得益于长时储能概念的热度升高,资本也开始关注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等领域的初创企业。以液流电池为代表,尽管上半年完成融资的企业已经达到5个,但所获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和产品验证等早期发展,技术成熟度和量产供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随着电池全寿命周期管理、虚拟电厂等概念逐渐落地,与电池安全管理和能源运营等相关的、具有大数据或互联网背景的公司也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
融资轮次和融资额
从融资轮次来看,超6成的项目处在天使/种子轮、Pre-A轮和A轮。在储能商业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资本正在努力寻找并助推先进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产能扩张。“投早投小”的投资策略在储能领域已愈发明显。另一方面,储能下游细分应用场景和产品路线多、上游产业链环节多、行业格局尚未固化等因素也为初创企业在细分领域快速切入并占领市场创造了条件。
从融资额来看,融资额过亿元的案例占到总案例数量的半数以上(未披露融资额的项目不计算在内)。其中融资额超10亿的项目包括坤天新能源和麦田能源的Pre-IPO轮融资、大连融科的B轮融资和中储国能的A轮融资。相关融资分别用于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扩建、户用储能产品产能提升、液流电池储能产品创新平台的扩建和升级;压缩空气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储能系统集成商融资情况
近期,海博思创、沃太能源等专业化储能系统集成商纷纷开启IPO之路,为储能创业企业的成长发展和资本的盈利退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由此也带动了储能系统集成商在今年上半年的融资热潮。
1-6月完成融资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广泛地涉及了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集装箱储能和便携式储能。其中以户用和工商业为主要目标场景的企业最为活跃,相较而言,这两个细分市场具有经济性相对较好、产品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详见:储能系统集成商之战:内卷时代的不同质)。但是从我们对今年以来多个储能展会的观察来看,目前各家产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特点。尽管目前融资活跃,但未来若要成功杀出重围,还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更多挑战。
钠离子电池企业融资情况
钠电企业的融资热度已持续两年有余,自2021年锂金属价格进入上升周期以来,叠加宁王发布钠电产品的助推,钠离子电池概念一时之间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倍受资本追捧的“明星产品”。在钠电领域创业热情和融资势头持续火热的同时,各家企业在起名时对于“钠”字的极致化演绎也在持续上演。
作为一个全新的电池技术路线,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材料体系,并实现大规模量产。钠电在材料层面的技术争夺战,热度远胜于电芯层面。
正极材料,作为最影响电芯性能但技术路线最为多元的电池组成部分,成为钠电初创企业商业化的重点领域。上半年已完成融资的钠电企业有2/3涉及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技术路线广泛地覆盖了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硫酸铁钠、普鲁士蓝等材料体系。相关企业大多来自国内一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产业化。
随着容百科技、振华新材、新宙邦等大量一线锂电原材料企业加大钠电材料的布局力度和量产进程,钠电初创企业能否在资本助力下突出重围,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2023上半年储能盘点:97家企业融资近200亿,系统集成和钠电最受资本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