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金圆,这个曾经的建材巨头,近年来不断跨界转型,先是进军环保产业,后又涉足新能源材料领域。然而,其转型之路并不顺畅,反而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近日,ST金圆因为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夸大”预测新能源材料产能,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这一事件暴露了ST金圆在新能源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ST金圆表示,计划2022年产出1500-2000吨碳酸锂,但实际上,其2022年年报显示,当期新能源材料生产量仅为22.94吨,与前述信息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ST金圆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不足,也暴露了ST金圆在信息披露上的不负责任。
ST金圆的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相关规定。深交所对其进行监管函问询,是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ST金圆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及时整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信心。
除了信披,ST金圆转型新能源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和风险。
ST金圆主要投资了西藏捌千错盐湖万吨级锂盐项目,计划生产碳酸锂等新能源材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ST金圆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技术问题。盐湖提锂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根据盐湖水质、气候条件、设备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ST金圆作为一个跨界进入者,并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在试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导致进度不及市场预期。其次是市场问题。碳酸锂是一种中间产品,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而锂电池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ST金圆的碳酸锂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需要有稳定的供应、优良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而这些都是ST金圆目前难以做到的。
此外,ST金圆为了投资新能源材料项目,不惜剥离了自己的主业建材业务,但这也意味着它失去了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而新能源材料项目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盈利,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外,新能源材料项目也面临着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就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
综上所述,ST金圆的新能源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的技术创新、稳健的资金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否则,它就可能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境,失去自己曾经拥有的优势和机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ST金圆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强的责任感。它不应该只盲目地跟风转型,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
原标题:公司快评|ST金圆夸大产能收监管函,转型新能源不能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