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至7月23日,有21家光伏上市公司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除2家预告业绩下滑外,另外19家的业绩预告都各有亮点。其中有2家扭亏,17家增长,有12家光伏企业预计净利润实现翻倍。
作为家电跨界光伏的代表之一,TCL集团旗下的TCL中环也在增长之列。根据其发布的业绩预告,TCL中环预计上半年净利润44.8亿元-46.8亿元,同比增长53.57%-60.42%。
能源危机?光伏转机
上个月,光伏行业还在担忧是否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多家光伏企业已经参与到价格战当中。
今年,中国对欧光伏组件每月出口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份出口量甚至同比增长51%。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最大市场欧洲占比约五成,增速超40%。
推动光伏需求的还有各国都在推进的绿色能源计划,自2022年以来,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等蓝图均为欧洲设立雄心勃勃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德国国务秘书斯文·吉戈尔德表示,欧盟每年要安装100吉瓦的风能和太阳能系统,相当于每天建17个足球场面积的光伏发电、16个陆地风电机和4个海上风电机。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认为,这将引发该领域的投资热潮。此外,据德新社称,在太阳能产业扩张方面,欧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超过了过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
中国国内的“双碳”目标也在推动国内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增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达到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
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光伏成本也在下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光伏多晶硅(硅料)价格继续下滑,其中致密料成交均价跌破8万元/吨,周环比降幅近25%。这变相导致光伏利润率上升。
此外,光伏电池技术升级也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上扬。据悉,现在光伏市场的光伏电池正在由P型(以掺磞硼的P型硅片为衬底)电池向N型(以掺磷的N型硅片为衬底)电池升级转变的过程当中。由于N型电池寿命更长,发电量增益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加上技术逐渐成熟,N型电池的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市场更多用户选择使用N型电池,由此导致N型电池供不应求,这也促使那些已经布局N型电池的光伏企业扩大产能,进一步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
激流泛舟
在2020年至2022年,A股市场出现了“沾光即涨”的奇观,光伏上市公司股价节节飙升。也是这段时间,不少企业纷纷入局光伏赛道,其中也包括不少知名家电企业。
2020年,TCL科技一举收购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TCL中环),布局光伏上游的硅材料领域;2020年,创维集团成立光伏子公司,进军分布式光伏领域;2022年,格力电器牵手华发集团,围绕光伏新能源产业深度合作,发力“光、储、空一体化”新型零碳生态系统;2020年,美的集团入股合康新能,美的暖通控制23.73%的表决权,成为合康新能控股股东……
如今光伏产业迎来上升期,无疑对于跨界光伏的家电企业是一个抢占市场的好时机。不过有业内人士警告称,想把光伏业务作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以TCL中环为例,虽然上半年业绩预告依然看增,但是其增速已经比去年的68%要低。对此,TCL中环的解释是,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的价格快速下行,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而格力的新能源企业格力钛,去年亏损超过19亿元,据格力电器7月17日公告,2023年1-3月,格力钛营收 6亿元、净利润1.27亿元(未经审计)。其储能业务还在发展当中。
业内人士提示,光伏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对企业资金要求高,对团队专业性的要求更高。“一般情况下大概8~10年左右回本,总有效运营期仅为25~30年。质量把控是最大的难题。”
除去对家电企业自身实力的考验,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TCL中环就陷入与同行的专利纠纷当中。双方在这场专利纷争中态度强硬。与此同时,由于多家公司相继宣布下调硅片价格,光伏行业的一场价格战已经开打。
而在海外市场,尽管被欧洲多国疯抢产品,但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并非高枕无忧。有专家预测,预测,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的态势在下半年很可能会出现变化。目前欧洲囤积的光伏产品量急剧增加,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未来出口高增长可能会降速。如果找不到新的需求方来消化现在的光伏产能,那么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不可避免。同时,光伏制造端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7年,中国在全球光伏制造中的市占比可能会从目前的约90%下降到75%。
主编认为,光伏行业虽然较家电行业上升空间更大,但也不是一条风平浪静的赛道。家电企业如今宛如激流泛舟,只有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原标题:光伏赛道迎上升期,家电企业“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