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低迷的价格在业内传导,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似乎无一幸免。光伏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还会来吗?
产能过剩时代来临,在全产业链价格暴跌的情绪笼罩下,2023已经过半,之前怎么看待,未来如何前进的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
1
技术路线之争不会停下
从技术路线来看。今年是TOPCon元年的后继之年,N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几大央企采购需求显示,N型产品需求接近50%。
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推出的组件和电池产能也在迅速攀升。在今年的SNEC大会上,众企业发布组件产品中N型组件占比高达90%以上。此外,预计到2023年底,晶科的N型电池产能将超70%,正泰将达到80%,晶澳、天合将至50%以上。
尽管N型处于上升期,但不意味着可以独享未来。近日,钙钛矿电池热度持续上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效率表单在上半年更新了8次,其中4次为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
实际上,异质结被持续性看好。异质结电池因为独特的简便生产流程,在快速规模化生产阶段具有强大优势;效能高,理论最高可达28.7%,还可以与钙钛矿叠层处理,进一步提升效能。
光伏龙头企业早有布局,例如隆基、通威、晶科能源等,其中隆基已将异质结效能提升到了26.81%;发电央企也在积极谋划,例如华能、中核电、上海电气等。甚至宁德时代、丰田汽车、皇氏集团等外界龙头也做了投资。
另外,包括日本、美国在内,诸多其他国家发文鼓励发展异质结。七国集团(G7)在4月的气候、能源、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声明》技术型初创企业布局:将“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与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并列。
或许,光伏行业新一代技术路线之争已经在路上,或者说永远在路上。而这次还叠加国家博弈层面的深远意味。
2
产能高企,价格卑微
从制造端来看,今上半年我国光伏发展依然迅猛。
王勃华理事长给出了数据,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产能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5%;硅片产能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63%;电池片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超62%;组件超量超过200GW,同比增长超60%。
但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据inforlink统计,本周硅料价格仅为63-68 元/kg,几近二三线企业生产成本,而此前价格甚至在60-65 元/kg。M10, G12 尺寸硅片纷纷落在 2.8 元/片与每片 3.75 元/片上下。组件价格落在 1.25- 1.28 元/瓦的水平,然而部分已开始有低于 1.25 元的价格。下跌最惨环节,距离去年最高价跌幅达78%。
国内企业在发生剧烈竞争的同时,海外生产力量悄然崛起。
能源部预计美国制造组件产能2024年达到10GW;2025年达到15GW;2027年达到25GW;2030年达到50GW,据统计2023年5月,已投产组件产能超过8.4GWGW以上5.6GW,在建项目4个。
印度作为热点国家,截止2023年3月,已投产组件产能预计超过18GW,电池产能预计超过3GW。
据I预测,到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布局中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将继续主导全球的产能增量与存量,甚至占比进一步上升;以我国企业为主导的亚太(东南亚)地区位居第二,占比有所下降;北美、印度等地区的组学电池环节有显著增量,但占比基本维持不变。
然而在2027年,格局可能会有所改变。据王勃华理事介绍,部分国家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举措提高贸易壁垒,同时竭力补贴本土企业。国内企业同时面临着国际竞争挑战。
3
应用市场爆发
产能过剩伴随着同质化竞争等恶行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游企业议价能力下滑,诱发了应用市场活跃。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光伏应用市场活跃,仅上半年装机需求已超越2021年全年近20GW,几乎与2022全年装机总量持平,同比上升154%。
当然,产能过剩不是应用市场爆发的唯一原因,政策主导才是关键。
在我国提出双碳政策的同时,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发布 2030 年碳排放减半,2050 年碳达峰的目标,并将可再生能源投资、绿色交通等有助于碳减排的投资列入经济刺激方案。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关键部分才有发力机会,全球化市场出现。
当下,光伏对区域性市场的依赖程度正在削减,市场全球化时代来临。国内光伏产品至少有60%要靠国外市场。
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整体出口情况良好。从前6个月的测算来看,硅片和电池片的出口量增速明显,硅片出口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电池片出口主要在亚洲地区。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正如王勃华理事所说,已经随光伏市场的展开遍地开花。当年,欧洲的反补贴政策直观影响了市场局面,给国内光伏企业当头一棒。今天,国际形式更加复杂,政策性风险大大提高。
同时,王勃华理事还呼吁,因为光伏发电有消纳等不确定性因素,边际条件太多,应该更审慎看待市场,尤其国际市场,国内企业保持较高性价比是一条出路。
4
明天
光伏应用市场的繁荣不只今日。
今年气候反常,可再生能源再次成为话题中心,在未来几年有望快速发展,光伏也将水涨船高。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显示,7月6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打破了7月3日、4日连续两天纪录。能源转型脚步正在加快。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1.3%提升至近30%,其增长主要由光伏和风电驱动,同时预计202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接近4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美光伏发电渗透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4.83%和4.53%,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随着近几年光伏渗透率的逐渐爬高,未来将有较大的市场。
多个国家地区相继公布了前几个月装机量,其中印度1-3月新增装机6.62GW,同比增长170%;美国1-3月新增装机6.1GW,同比增长47%;欧盟提出2028年,欧盟的所有新建筑必须使用太阳能屋顶系统;至2032年,翻新的户用建筑必须使用太阳能屋顶系统。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年基于净零碳情境(NZE)大幅上调对未来装机量的预测,将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测提升至15468GW,调升幅度约7%。
国内提出了三大发展方向,光伏市场也相对利好。
光伏与交通结合。2023年6月,上海印发《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涵盖17种“光伏+”应用场景,包括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港口、公交、桥隧、高速、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
2023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广光储充一体模式。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海上光伏。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
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鼓励发展海上光伏。
“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在2030年前要规划455GW。
原标题:中国光伏年中总结:技术路线之争不会停歇,产能更足价格更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