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新区站到朗新科技产业园(CPU空间),开车仅十几分钟。随着CPU空间的投用,朗新科技将逐渐结束“无锡+北京”双总部的状态,各路精兵强将集中于无锡,开启新征程。
新基地:CPU空间
朗新科技将总部落户无锡,不仅因为这里有着百年商脉的文化积淀,也因为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
谈起朗新科技的发展变化,作为主要创始人,徐长军感慨万千。1996年,朗新科技从通信行业起步,后期进入能源科技领域,2017年登陆创业板,如今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有近6000名员工,8大研发中心。
朗新科技产业园的建筑外形像一个巨大的CPU处理器,由此得名“CPU空间”。
进入其中,绿色和科技的元素处处可见。屋顶的空中花园布满了蔚蓝色的光伏板;园区布设了82个新能源充电桩,配备储能设施,可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记者采访当日午后,一场骤雨袭来,园区海绵城市系统运转,雨水收集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水景补水。园区综合节能率超过65%,是江苏省首批以“零碳”为标签的科技产业园之一。
CPU空间一期项目在去年10月刚投用,二期项目预计年底可建成。这里不仅是总部基地,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全部建成后,朗新科技子公司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将入驻协同发展。
“这里将集聚6000至8000名高科技人才;预计入驻企业年营收超过50亿元。”朗新科技副总裁杨苗仁介绍说。
新场景:新能源车业务
新能源车是朗新科技聚焦发力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2019年,朗新科技创建“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2020年启动聚合充电运营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新电途”平台已覆盖了全国超过90%在运营的公共充电桩,平台注册用户近800万,接入运营商810个,覆盖充电设施91.42万个。
徐长军介绍,通过平台大数据,可以精准地掌握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并通过价格信号进行引导。比如,用电高峰时期,吸引车主到用电负荷低的充电桩充电或错峰充电,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实现有序用电,帮助电网削峰填谷。由此产生的收益,可以对用户进行补贴,形成良性循环。
“这是‘虚拟电厂’的实践。我们不直接拥有硬件(电厂),而是作为负荷聚合商,通过参与用户侧管理,实现有序用电,服务电网的安全运行。”徐长军表示,今年朗新将在充电场站自建100个充电储能的微网场景,参与需求侧响应,开展一定规模的虚拟电厂业务,未来会联合合作伙伴和社会力量,更大规模地建设运营光充储一体的微电网场景,助力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
目前,朗新“新耀光伏云平台”已接入各类光伏电站超过4万座,装机容量约12GW。
朗新科技创新业务的应用场景从车到园区到城市,打造了一个个智慧、零碳的代表性案例,并已开始试点聚合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绿电交易。
新定位:科技能源企业
1982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了不到3个月,徐长军申请转系,误打误撞到了应用数学系,一待就是7年半。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学科背景,他对数字化有着独到的感悟。
“特别感谢数学带给我的财富——缜密的逻辑思维,有条不紊的做事方式,对事物的快速分析和领悟。当后来从事软件开发、企业管理时,我更切实体会到数学带给我的帮助!”徐长军感慨地说。
谈到能源数字化,徐长军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朗新科技做了25年的能源数字化,可以说,我们定义了这个领域。”
如今,朗新科技在多个领域已成为“隐形冠军”,服务着全国50%的电力终端家庭用户,服务着全国36%的(水电煤气)生活缴费用户,聚合了全国超过90%的在运营公共充电桩,运营着全国12%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徐长军看好平台经济的模式,朗新科技也充分享受到了平台经济带来的发展红利。2014年,蚂蚁金服投资朗新科技,为朗新的平台经济发展进一步赋能。通过支付宝等入口平台,朗新科技快速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活缴费服务商,同时也成为支付宝的第二大流量入口。
“我们要拥抱开放式创新、融合式创新、集成式创新。”徐长军希望通过搭建平台,构建多角色、伙伴型价值共生的模式。在这样的生态里,车、桩、电网、电源、储能、用户,每个角色都是共生的伙伴关系,没有甲方、乙方的概念,共同创造新价值、分享新价值。
朗新科技选择布局的是“坡长、雪厚、河宽、城高”的赛道,既有要可持续、高成长的发展预期,同时拥有着宽阔的护城河。面向未来,徐长军说,朗新科技将聚焦在能源领域,深耕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两大业务,从“能源科技企业”向“科技能源企业”转型。
“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变革,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与创新动能。”徐长军表示,电力市场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场景化都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的有力支撑。朗新科技将充分参与能源市场的重塑,不仅仅作为一家服务企业,而是作为一家能源企业,成为能源市场主体的一份子。
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下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朗新科技新成立了AI研究院,并成为阿里云“通义千问伙伴计划”首批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应用AIGC构建电力行业大模型,在市场化交易、需求侧响应等领域通过“千问”训练和孵化电力行业垂直大模型。
走在“CPU空间”的办公区,记者路过一个挂着“甘泉行动”战旗的神秘工作室。希望这些“秘而不宣”的创新项目创造更多惊喜。
原标题:朗新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