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板,可以发电;棚下是种植区,可以繁育、种植多种农作物,这就是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完美结合。光伏农业发展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4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聚焦青岛光伏农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青岛光伏农业科技将以“一心两核百园”为思路,打造全国性农业创客空间,培育科技创新型农业小微企业。
光伏农业既环保又节地
光伏发电需要占用巨大的土地面积,将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结合,建设光伏大棚是一举两得的方式,可以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比如像种植食用菌,一亩棚的纯收入甚至能达到6万元。初步测算入园工作的农民收入可提高2倍,最高能够达到3.2倍。
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介绍,青岛正在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了以光伏设施农业为主线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一体”是指设施光伏发电。在青岛市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青岛昌盛日电公司开展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在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示范,成功将多晶硅材冶炼、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发、光伏设施农业等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在国内首创光伏生态小镇新模式,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光伏发电方面,在青岛装机容量达200兆瓦,在全国推广装机容量达720兆瓦,除了农业大棚顶置光伏外,还整合工业园区资源,在海尔、软控等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厂房屋顶铺设光伏发电设施。
记者了解到,光伏农业方面,在青岛建成光伏大棚,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昌盛日电公司三期项目完成后总面积达9000亩,已经于2015年12月并网发电,每年的发电总量可达2.2亿度,可供7万多个家庭一年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