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源尚家塬风电厂副厂长王树东经常开着车,在崆峒区峡门乡、麻武乡的山梁上奔走。大山起起伏伏的曲线,晨曦中朦胧,暮霭里温柔,西北山区最常见的景象,却因为耸立在山顶的35座风力发电机,平添了几分刚劲。不过王树东顾不上看景,而是要开展户外巡检。工作之余,他也会停下脚步,吹一吹山顶舒爽的风,想起一年前项目施工时的种种。
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资料图片)
时间紧、任务重、牵扯面广,是项目前期普遍遇到的问题,时任项目经理王树东告诉记者,需要办理的各项前期合规手续就有42项,新成立的平凉市崆峒区京洁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初来乍到,平凉市、崆峒区各相关部门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帮办代办”等措施,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运输是最大的难题,第一套塔筒上到工作面,十几公里的距离,走了11天。”王树东直言太费劲,由于项目所需设备属超长超宽运输,道路也多弯道和陡坡,运输工装车马力不够,只能用装载机做牵引,尤其雨雪天气路面打滑,最多时用了3辆装载机同时拖车。再加上行道树挡路、通讯高空障碍等,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为了保进度,塔基、集电塔、集电线路、升压站等多个工作面同时展开,吊装时,5台主吊、5个工作面同时展开;只要施工条件允许,就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吊装一台风机需要两天半,剩下的半天就抓紧转运汽车吊,夜里还要打混凝土桩基;外送线路的设备全靠马帮驼上去,施工人员携带帐篷和干粮,干到哪住到哪;派专人驻厂,盯着厂家生产设备,装车发货,必须发到平凉来……
“去年10月疫情吃紧的时候,设备车辆进不来,我们就协调开介绍信,每天到高速路口去带车,卸完货直接返回,那段时间光介绍信开了三四十张。”崆峒区发改局干部武红学说,区上就这个项目开过多次协调推进会,针对现场发现和企业提出的问题,主动服务、协调解决,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2021年12月29日,崆峒区125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填补了平凉市风电项目的空白,开启了崆峒区新兴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序幕。回头看,王树东感慨“完成了承诺”,武红学欣慰“与有荣焉”。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总是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就新能源而言,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足以成为“追风逐日”的动力源泉。
平凉是国家确定的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近年来,平凉市全力以赴加快能源资源开发步伐,从“以煤为主”向“清洁化、多元化”转变,积极抢抓“双碳”机遇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窗口期,扩大新能源项目规模,并网发电20万千瓦,开工建设“十四五”第一批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探索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中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目前,平凉市正在逐步构建以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安全能源体系。
崇信县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资料图片)
去年底并网发电的崆峒区海创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年可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减少标煤2.4万吨,实现了生活垃圾100%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每年可处理16.5万吨生活垃圾,实现变废为宝。
崆峒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灵台县光伏农业复合发电项目今年可建成并网,华亭市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崇信、灵台、华亭、庄浪今年被列入国家整乡整村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县,庄浪县垃圾发电项目正在办理可研报告编制、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已编制印发《平凉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平凉市新能源三年整体开发方案》等方案,将依托“陇电入鲁”工程和新能源资源储备优势,探索集中与分散并举、打捆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至“十四五”末,平凉市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可达200万千瓦,配套储能设施超2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开花,消纳能力显著提升。
原标题:我们这十年丨生态文明建设之新能源篇:绿色能源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