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覆盖面最广的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系统投运 电力现货市场迎来新进展
日期:2023-07-1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oumingzh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我国覆盖面最广的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系统投运。该系统覆盖国网经营区域的所有省级电网和蒙西电网,共支持28家省级电网内的6000多家经营主体开展省间电力现货交易。业内认为,该系统标志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

该系统对省间电力现货交易有何意义?当前我国省间电力现货交易仍需哪些机制助力?

优化资源配置 调剂省间余缺


据了解,此次投运的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主要采用广域数据交互、应用服务化、并行计算等云计算技术,能够为交易主体提供统一、标准的市场组织运行服务。通过融合图计算、并行计算和数据交互、数据存储、应用服务等技术,达到市场出清计算时间仅需5分钟、支撑24小时不间断开展电力交易。

上海电力大学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谢敬东分析称,由于我国骨干电网是由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和区域内特高压交流通道构成,有利于提高电力现货市场的出清计算速度。“我国的特高压网架结构有利于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出清。区域内采用交流通道使得每条线路送电不耦合也互不影响,每条线路能够单独计算并排列组合,因此才能支撑频繁出清和不间断的电力交易。”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间断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能够体现出我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体系优势,是实现电力资源跨省、跨区大规模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现行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本质上是省间调剂余缺的市场。”盈术华亮总经理张骥认为,我国能源禀赋差异性和互补性较大,省间调剂余缺的需求也较大。“尤其随着新能源规模扩大,具有电力特性的调剂需求更加凸显,省间电力现货对我国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

防范市场风险 保障供应安全

由于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风险较省内更大,风险防范难度也大于省内电力现货市场。“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电力市场风险防范技术。”谢敬东分析称,“以往在同一区域内,由于熟悉市场环境,资源禀赋相近,各类主体的报价波动趋于平稳。若打破省间壁垒,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更大。比如西北的电送到东南,不同省市的电价基础与结构不同,两地很难找到电价波动的平衡点,电价波动会更明显,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

电力市场建设,一方面要达到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讨论电力市场建设的范围,不能离开电力供应保障安全责任问题。地方政府保障电力供应的方式可以是计划行政手段,也可以是市场经济手段。推动电力市场建设,考验的正是地方政府对电力市场的驾驭能力。面对未知的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往往倾向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实现。”另有电力市场人士坦言。

梳理目前我国电力现货交易格局,在“省为实体,调剂余缺”基础上,省间电力现货交易仍然只是省间电力中长期交易的一种补充。“省间中长期合同电量需要以物理形式执行,导致电力送端和受端省份的身份是固定的,省间联络线计划的执行是僵硬的,无法根据电力的实际供需情况和价格进行灵活适应,不利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张骥说。

完善市场机制 打破省间壁垒


针对上述问题,张骥建议尽快将省间中长期交易电量转换为金融电量。“由于省间电力交易仍将售电公司这一重要的市场主体排除在外,由电网企业作为省间现货交易的买方,并不承担购电价格上涨的亏损风险,因此在电力紧张时,极大地推高省间现货的价格。各地要加快让售电公司取代电网企业全面参与省间中长期和现货交易,用体现供需关系的现货价格信号,推动电力资源跨省跨区大规模优化配置。”

未来,电力现货市场如何进一步打破省间壁垒,甚至建立起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打破省间壁垒要建立全国能源资源禀赋相适应的集中+分布式市场交易机制,通过不同尺度市场之间的联动,满足能源大规模、长距离的梯级转移的需要。此外,还要适应新能源发电主体市场主体数量多、发电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建立金融交易和物理交易之间的转化机制,实现市场交易与电网运行安全脱钩,使市场交易不影响电网安全。”谢敬东说。

针对行政干预问题,上述市场人士认为要在市场机制设计中赋予省市地方政府抓手来保障辖区内电力供应安全,从而让地方政府自愿减少行政干预、降低省间壁垒。“通过建立两部制电价机制,提高电力市场价格风险的防范水平,让容量电价体现价格整体水平,让电量电价体现供需变化。”

原标题:覆盖面最广的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系统投运 电力现货市场迎来新进展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