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具有投资收益稳定、闲置资源利用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优势,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分布式光伏的整县推进,行业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目前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已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行业内参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企业大多涉及央国企能源企业及光伏产业链企业,行业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光伏电站发电、电站开发服务及光伏相关产品销售等,其中专注于从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电站投资运营的企业较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以风光发电为首的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突出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是十四五规划期间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首要任务,并围绕“3060 双碳目标”为 2030 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提出具体任务指标。
未来实现“3060 双碳目标”及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将以光伏和风电行业发展作为支撑,光伏发电将由辅助性能源逐渐蜕变为支柱性能源。未来光伏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在能源转型政策的扶持下,光伏发电消纳能力不断提升,电力存储相关配套设施逐步更新、完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将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的形式不断扩大,通过行业的高速发展提升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是长期发展趋势。
(2)随着国内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工商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东中部高耗电、高购电等经济发达地区将是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的重要增长区域,考虑到行业政策扶持以及清洁能源需求等因素,2030 年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远超 1,200GW 的目标。
(3)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加速建设,传统煤电的加以限制,企业碳排放成本将大幅提高,企业对低成本的光伏发电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势必激活大量工商业屋顶资源,将为分布式光伏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我国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了三份报告,分别是《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 2030 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和《中国 2030 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 2060 年展望》。按照报告中的计划,到 2025 年,我国煤电用量将达到峰值,到 2030 年,将控制煤电用量下降到 10.5 亿千瓦时,并争取在 2060 年煤电全面退出电力市场。
但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在不断增长,其预测2025、2030、2060 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分别为 9.2 万亿千瓦时、10.7 万亿千瓦时和 17 万亿千瓦时。因此,我国电力总装机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在这一计划背景下,我国对于清洁能源发电的建设还有较大需求。
《中国 2030 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 2060 年展望》预测,我国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比重将在 2025、2030、2060 年分别达到 57.5%、67.5%、96%。其中光伏发电占比也将逐年提升,2025 年预计占比为 19%,到 2060年占比将达到 47.4%。而截止 2022 年末,全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约为 392GW,要在 2030 年达到预测的 1025GW,我国还需新建光伏电站总计 633GW。由此可见,光伏电站建设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相关电力建设规模是为满足双碳条件而需达到的最低标准,通常市场发展所形成的规模会高于政策指标,因此未来光伏行业将依旧保持良好的市场前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本行业企业较大的发展机会。
原标题:光伏发电将由辅助性能源逐渐蜕变为支柱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