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历经行业整合之后,2015年,全球前九位领先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名单中,我国企业占据7个席位,其余两家为美国企业。低成本硅材料、价格战争、政府资金的撤回,以及趋于稳定的市场需求,仍令行业整合继续进行。
实际上,我国
光伏组件企业的竞争中,一线组件企业和二线中小企业分化较为严重,截至目前,国内前十光伏组件企业盈利改善明显,而二线中小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底下,盈利水平在平衡线附近。因为光伏电站开发商在采购组件时,对中小企业持续经营及产品质保水平存疑,一般比较青睐一线组件企业的产品。同时,少数小企业依靠给一线大企业做第三方代工而存活,随着一线企业产能的扩张,这些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光伏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我国多家多晶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据统计,2015年我国多家光伏企业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4.2GW组件产能。其中,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8.5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以寻求电池片规模效益。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
发展仍存困扰
当前,我国光伏存在的三大问题,困扰着产业的发展。一是贸易壁垒。欧美针对我国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其中,全球主要出口对象国家接连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企业带来重挫,直接导致我国光伏出口额下滑。二是补贴拖欠。目前,制约光伏行业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系统成本,
光伏发电必须依靠补贴才能保证效益。据15家光伏电站营运商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超过100亿元。原因之一是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不足,之二是补贴发放程序过于冗杂。以第五批《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为例,从项目组织申报到真正纳入,跨时近一年。政府长期拖欠发电企业补贴,严重影响了政府信用,导致发电企业资金流转不畅、财务成本增加,产业链出现发电企业、设备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三是土地税。地方乱征光伏土地税,造成电站开发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电站收益难以保证,土地税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新矛盾。同时,光伏电站用地土地税各地征收标准差异大,造成严重的不公平,各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是0.6~12元/m2,不同地区对光伏电站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相差近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