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装车应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9%,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到48%。与此同时,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装车应用。
辅助自动驾驶发展成绩亮眼,接下来如何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快速发展?在5月16日开幕的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新技术、新功能、新场景带来全面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主流车企已实现乘用车L2级智能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C-V2X在全球率先实现前装量产,L3、L4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示范正深入开展。”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各地加快测试示范部署与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累计开放超过9000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1900张。此外,我国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近期将正式发布实施。
“由于智能汽车非常复杂,示范应用极其重要,将加速现有技术的迭代与商业化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表示。
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9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首。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介绍,两年来,示范区以探索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为核心,统筹各类资源进行融合实验,正在逐步向北京市其他区域和其他城市进行复制推广。目前,示范区已发布包括无人配送车上路、高速公路测试、无人化运营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实现自动驾驶八大类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放协同发展;同时,面向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创新,建设了我国首个汽车芯片测试认证平台,发布并推进全球首个智能网联路测操作系统“智路OS”开源开放。“今年,将在建成的60平方公里基础上,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再建设100平方公里,并逐步扩展完成全市5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扩区建设。”
商业化不及预期
“安全、体验、成本、效率是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剑光表示。不过,不少与会专家坦言,目前我国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周剑光算了一笔账:一套L2+、L2-的智驾系统总成本将近36500元,应用在目前国内主流车型上价格过高,该成本需降至万元以内;智慧道路建设成本已由此前的100万元/公里降至目前的30万元/公里,而要满足大规模部署的成本要求,成本需降至10万元以下。
尽管辅助驾驶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打下良好基础,但目前高级别自动驾驶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和商业化进展仍不及预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表示:“我国地域辽阔、道路复杂多变、车流密度大,人因要素随机性强,由此造成的ODD碎片化更加严重。单车智能依靠的AI基础尚未成熟,难以应对复杂的ODD场景。”
“现在很多高级别自动驾驶探索限于封闭的特定场景,最近一段时间行业热度在下降,由于商业化不及预期、高投入等压力,使得部分自动驾驶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市场热度下跌,企业估值降低。“李克强指出,”这也导致有的企业,特别是主机厂退回来做辅助驾驶,这会给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当前,产业发展理念、技术路线等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汽车行业,包括通信行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等,不同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跨界融合特征认识不足,导致在系统定义、功能架构、关键技术等实施方面存在局限,也会导致目前推进的一些产品方案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复的。”李克强坦言。
跨行协作提供“中国方案”
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的要素,周剑光认为:“在产品线上,面向C端领域要聚焦于舱驾一体等产品不断升级,实现驾乘更好体验和安全。面向B端领域,行业应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等技术持续叠加,实现真正无人驾驶,达到降本增效。”他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在区域化、结构化场景下深入实践,加快促进全域化、非结构化场景落地应用;持续挖掘细分场景,加快推动商业盈利行程;细化完善法规,从区域范围向更大范围扩展应用。”
李骏表示,未来要为智能网联汽车打造良好场景生态,实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的“四智融合”顶层发展战略。同时,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动态安全测试认证体系,形成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期功能安全测试认证中国标准和实施监管与防护体系,还要建立真实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大数据平台。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推动跨行业协作,共同绘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
“要把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仅看成是汽车问题,而且是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的典型信息物理系统,以此出发,来支持和开发新产品,实现融合发展。”李克强认为,“中国方案要做分层解耦,跨越共用,把各个领域独立平台进行重构,把基础层和应用层分离,基础层进行跨域共用,真正实现开放共享,提升资源效率。”
原标题:多元融合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