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过于依赖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
如果过于依赖某一国家或区域市场,一但政策或市场有变,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比如,行业的人都知道而这几年
光伏安装最为火热国家之一是英国。有部分国内的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也恃此为生。但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将于2016年正式实施的FIT(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或称上网电价补贴)削减政策。消减比例高达87%。英国光伏贸易协会为此曾对英国政府警示,在未来18个月中,英国3万5千光伏人中的2万7千人将失去自己的工作。英国政府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重复解释:“要把津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希望能让辛苦劳作的消费者每一分都花得有价值。”一言而之:补贴的消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问题来了,过去过分依赖英国市场的光伏企业怎么活呢?比如,上海就有一家并网逆变电器厂家,90%的产品都销售给英国市场,如今这英国市场的风景不再,这厂家的命运立马堪忧。这只是一家逆变电器厂家,还有不少的组件厂,这1-2年依靠着英国市场,勉强度日维持着。
英国这一市场突然生变,一些中国国内的中小光伏企业很快就面临倒闭的问题了。
第三种过于依赖一两个大客户讨生活的公司
大客户,这是一个聊起就能让做市场的人两眼放光的名词。但目前来看,光伏产业中的部分大客户(也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电力等等央企),具体到一些项目,也可能面临资金紧张、施工暂缓、计划变更等问题……部分光伏企业手里的这类订单,执行起来可能并不顺利。
对于一些光伏企业而言,大客户一般可以依赖一时,但不可能依赖一世,还是要苦练内功,并开辟更广的销售渠道。特别是在国内各种投资过剩的背景下,不少大客户可能已不敢继续无理性地撒银子。2016年怎么着?一些只靠一两个大客户支撑的公司,可能就危险了。除非你靠上的是第一层级的大客户。如果你靠的是第二第三第四层级的客户,高危!
还有一些企业,是由原来的大型公司的销售干将“单飞”后成立的新公司,他们往往也可能依托某一个固定的“大客户”或单一渠道存活下来,但由此种下的风险也非常大。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单飞”的公司有客户的基础,生存发展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单飞公司往往管理薄弱、资金沉淀有限,抵抗风险的综合打法有限,往往会被市场淘汰掉。
第四种领导“知人而不自知”的中型光伏企业
有些中型的光伏企业已经成立有了一些年头,也在市场上打下了一定的江湖地位,而企业领导人也算是功成名就,到了可以“歇一歇”的时候。但所谓“唯快不破”,特别是光伏产业,在政策、市场、竞争格局都面临极大变化的新时期,亟需企业领导人焕发斗志与思维,跟上趋势与潮流,否则也可能在昏昏沉沉中被新老势力联手淘汰。
一些中型光伏企业的领导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可能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无法看清自己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需要保持或开拓的领先的关键因素。讲的都是过往成功和经验,却满脑糊涂账。也因此,没有新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如何面对新竞争?
由此,也会出现企业过分依赖一把手或几个人的个人能力,而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致使企业风险加剧,经济环境的突变和某方面的失误可能让光伏企业“猝死”。有观察人士向华夏能源网记者分析,如果资本的权力过于集中,一个人完全说了算,这样的公司出问题的概率高。如果是透明的上市公司,死亡的概率反而不会太高。
简而言之,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企业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在治理结构上适当地改善、增加透明度,再加上企业领导层的自律,同时处理好和外部的法律关系,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避免这一类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