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伏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应用场景。根据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测算,我国可安装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规模则可达超100GW以上。随着我国首批在近海实施建设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家电投海阳HG34近海桩基式海上光伏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和由中国电建西北院承建的山东文登HG32海上光伏实证科研项目的成功并网,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已正式揭开全新的篇章。
然而,海上空气湿度大、盐雾腐蚀强、多强风强浪的恶劣环境对光伏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技术和成本仍是阻碍海上光伏实现跨越发展的难题。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什么样的组件才能助力海上光伏打破技术、成本桎梏?
光从海上来,难题待破解
根据《山东省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山东将打造“环渤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和“沿黄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高达42GW。按照规划,2022年开工3.8GW、2023年开工4.7GW、2024开工年2.75GW,预计2023-2025年实现并网。
海上光伏前景广阔,但真正实施阶段的挑战却很多。如前期手续办理阶段,用海许可审批周期较长;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由于大规模海上光伏项目开发经验少,施工难度专业度远大地面电站;项目后期运维管理阶段,组件、逆变器等配套设备的稳定性同样面临考验。
海上光伏系统结构复杂,光伏组件更是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关键。高盐雾高湿的海洋环境、 海风与海浪等恶劣气象条件以及海洋灾害都会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产品安全。在部分区域的海边,盐度的浓度均值可达12.4mg/m?到60mg/m?。在如此高浓度的盐雾环境下,暴露在外的海上光伏组件将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此外,光伏组件工作于水面,容易出现PID衰减。极端情况下,PID现象会导致组件50%以上功率损失,严重影响电站发电量。
极端复杂的海上环境对光伏组件可靠性提出了严苛的考验。尽管山东首批海上光伏已推进近一年,但实际进展并不如人意,其计划2年之内开工的8.5GW海上光伏项目绝大多数仍处于前期论证中,如国家电投、山东发展均对海上光伏项目启动了组件实证,力求海上光伏项目的稳定运行。
从容应对环境挑战
首款海光异质结组件即将重磅发布!
在此背景下,华晟新能源自主研发制造了全球首款海上光伏异质结组件—V-ocean高效异质结海光组件,从多个维度针对海上极端工况进行了定制化研发与技术升级,以高可靠性与高发电能力打通海上光伏项目的重重阻碍。
面对高水汽、强盐雾腐蚀、遮挡热斑以及风浪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华晟采用了丁基胶+双玻、耐腐蚀镀膜玻璃、电泳复合边框以及半棒无损切割等技术加强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传统封装组件的硅胶透水率约30~50 g/m??d,而华晟海光封装的丁基胶透水率则小于0.3 g/m??d。半棒切割电池无损伤技术使得异质结组件的抗热斑表现显著提高。此外,海上光伏组件难免会经历大风或海浪波动导致的组件隐裂,V-ocean海光组件通过了多次循环震动测试,在多次确定性与随机性实验中均保持了良好的抗隐裂性能。
华晟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华晟V-ocean海光组件已分别通过了盐雾、PID、氨气等一系列测试,并获得了由法国船级社颁发的全球首款光伏产品海洋环境下耐候性组件认证。此外,V-ocean海光组件还是国内首批获得CPVT差异化应用耐候性“国品优选”认证证书的产品之一。
在满足高可靠性的同时,华晟V-ocean海光组件秉承了异质结组件了高效率、高发电的要求。CTC海南安定实证结果显示,华晟高效异质结组件归一化发电量增益相比PERC组件高达6.9%。
高发电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对BOS成本的显著降低,V-ocean海光组件功率高达720W,在运输、安装、电气连接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节省,尤其是在海上光伏建设成本远高于地面电站的情况下,其支架成本可节省10%、用海面积节省8%。
据了解,V-ocean海光组件相比PERC组件总体可带来超7%的BOS成本节省,度电成本则可降低7%以上,所带来的IRR效益提升最高可达30%。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公司在技术端的不断进步,未来异质结的薄硅片程度将进一步降低到90μm,叠加低温工艺与极简制程,更高可靠性、更高发电量与更高效率背后的绿色环保属性也将更加明显。
作为国内异质结技术领军企业,华晟新能源将在山东济南正式发布这一业内首款专门适配于海光项目的异质结组件。在保持异质结一贯的高功率、高效率、高双面率、高发电量、低温度系数、低衰减等卓越性能的同时,华晟海光组件在封装结构、材料选择和匹配上进一步强化,确保在30年产品生命周期内用优异的性能保障更高更可靠的发电收益。
原标题:光从海上来!全球首款海上光伏异质结组件即将重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