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领域市场愈来愈大,竞争也随之变大。
根据预测,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700GWh,到2030年将超过2TWh。
高工储能发现,面对储能巨大市场需求,行至2023年关键节点,储能电芯企业出现两大重大发展趋势。
一方面,电芯厂家基于储能电芯技术竞速加剧,不断在容量、循环寿命、效率、宽温等领域展开竞速,其中以大容量竞速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电芯厂纷纷开发储能系统新品,除了直流侧产品外,不少企业亦开发交流侧系统新品,应用场景覆盖电源侧、工商业侧、用户侧等,直接参与储能领域的竞争。
细究其中的原因,除了被储能巨大市场需求吸引,也在于上游原材料端的巨大波动。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高位,一路跌破20万元/吨的关口,并于最近出现反弹。储能行业在2023年Q1因业主观望情绪严重,导致电池企业开工率约为50%。Q2储能电池行业或将走向全面复苏。
而基于行业发展的规律,2023年储能行业加速进入“卡位赛”时期,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远景能源、天合储能、海辰储能、鹏辉能源、瑞浦兰钧、中天储能、中创新航等众多入局玩家已经摩拳擦掌,对2023年的储能市场势在必得。
电芯企业为了在2023年关键节点赢得更好的“卡位”,要么加速电芯技术竞速;要么凭借低价优势,加速系统领域的“进击”。
瞄准更好“卡位” 电芯技术全面竞速
2022年以来,储能电池迎来扩产潮。而产能快速释放同时也为带来储能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
据高工产研(GGII)不完全统计, 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部分涉及动力储能一体化产能)已达26个,投资额合计超过3000亿元,产能合计达820GWh。2023年H1新建280Ah专线的释放的产能约80GWh,叠加动储专线释放产能将超150GWh。
而在海外应用市场开拓方面,北美、欧洲、澳洲等海外市场由于成熟的市场环境、项目融资评估要求等因素影响,储能电池准入门槛高,为一线电池品牌主导。尽管从2023年Q1来说,加速崛起的瑞浦兰钧拿下美国系统集成商Powin3GWh储能电池订单,率先挤入北美市场。但对于大部分电芯企业来说,这一步依旧是艰难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储能电池已经占据全球储能电池的主流。相关统计表示,2023年Q1全球前十,九席被中国企业包揽。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储能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代表着全球储能电池领域的竞争。
在国内市场开拓方面,国内大型储能项目和发电集团基于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考虑,会优先选择一二线电池品牌。随着上游材料价格的下降、企业产能的释放,一二线品牌的储能产品在性能、成本、售后、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价比”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高工储能分析认为,过剩和海内外市场应用的情形,迫使储能电芯厂家为了实现更好“卡位”,在电芯技术领域展开竞速。这也成为电芯厂家们的“必由之路”。
凭借成本优势 加速“攻入”系统领域
2023年以来,接连开标的大项目,已然把储能系统、电芯的报价拉到了历史低位。
相关统计显示,在储能电芯价格方面,2023年Q1已经回落至0.7-0.9 RMB/Wh,而部分大储电芯报价甚至已低于0.74RMB/Wh,传导至下游,中国电力储能直流侧集装箱报价落在1.02 -1.35 RMB/Wh区间,储能产业链价格下行成为重要趋势。
当前,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储能、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天合储能、中天储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南都电源等纷纷以电芯入局储能系统,占据纵向一体化的优势。
4月,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公开招标项目开标,在几十家竞标企业中出现了宁德时代。
早在3月,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成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评审公示中,其中宁德时代亦在其中。这意味着,宁德时代也开启了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征战”。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为了避免卷入电力储能电芯的竞速,弗迪电池并未在此次电池展会展出之前盛传的将运用于储能系统的“刀片电池”;相反的是,比亚迪大型储能系统CubeT28、户用储能系统 Energy Pod和户用储能电芯亮相。
而中创新航亦暂未在300Ah及以上储能电芯布局;相反,中创新航在储能领域展出了20尺3.72MWh集装箱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户外柜、户用储能系统。据中创新航透露,其在储能领域的产能规划已经达30GWh。
除此之外,高工储能亦发现珠海冠宇、双登集团等重点展出了储能系统产品。
电芯成本约占整个储能系统成本的50%-60%,使用自产电芯理论上更具成本优势。某种程度而言,电池企业进军系统集成领域,具备较大成本优势,但还面临着电网技术等难题。
电芯企业从“卷”电芯走向“卷”系统,或将加速储能领域“洗牌”,全面竞速时代正加速到来。
原标题:从“拼”电芯到“造”系统 储能全面竞速时代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