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英利集团确认将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同时,英利否认将全面退出光伏行业。
事实上,英利自从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已经连续5年亏损。即使头顶着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环,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危机,光伏巨头英利依然逃不过资产债务重组的命运。
在近期笔者参加的能源传播大会上,英利集团公关部负责人王志新表示:“英利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公司主要问题就是债务成本高,渡过这一关之后,新英利会发展得非常稳健。”
不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曾对媒体表示,英利这样的现状完全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形成合力后导致企业盲目做大引发的困境,进一步的资产债务重组应该可以跳出这个怪圈。
换句话说,企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英利就是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下拼命做大、盲目扩张以致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最终走向资不抵债的窘境。
分析英利的几次重要转折点,地方政府似乎都对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早是地方政府依据相关政策,使用配置资源大力扶持光伏企业的发展。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凸显出光伏行业的风险,2011年之后,欧洲各国对光伏行业财政补贴陆续下降,欧美的“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整个国内光伏行业发展面临困境。
但一些地方政府依然采取担保贷款、国有资产注入、地方并购等方式帮扶当地的光伏企业,导致部分光伏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产品库存高、产销率低、利润率逐年下降,直至出现行业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