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进入到2023年形成了非常大的分化,主流品种有明显的下跌,甚至是持续下跌,而行业也在寻找一些新的方面进行变革,但这个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行业如今还是主要消化之前大幅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因素,那么,我们也需要做一些梳理。
光伏行业拥有的双重属性
光伏行业有传统行业一面,类似资源股的周期性,所以有各种跨界的扩张;而也有科研的一面,类似钙钛矿、HJT、叠瓦等新技术。而在传统属性方面,硅料价格出现巨大分化,形成了3-4个硅片+硅料的抱团秘密小团体。但硅料无论是放在硅料厂还是放在硅片厂,总归是要被使用的,随着新产能的良率爬坡逐步完善,供应始终会持续增加的。最近组件降价了,低价优惠和促销组件逐渐增多,说白了,大量资本涌入后,价格战不可避免。
这个也不是只有光伏,我们看到2022年大热的碳酸锂,短短几个月价格就跌了45%。光伏玻璃已经出现疲态,2023年1季度来玻璃在持续降价,3月来玻璃从26元降价了2-3元/平米,到实际23元左右,2.0玻璃早已跌破20元到了17-18元/平米。玻璃是组件开工率的标尺,它现在体量过大,一旦组件厂开工率下调,其库存和资金成本就会累积,不得不降价。所以,资源股、猪肉、鸡肉股的周期性就体现于此,供需关系的平衡性。
综合来看,新能源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成长股,其成长性在过去3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一直以来始终未能揭开行业周期性的面纱,直到2023年,我们看到了行业最坚挺的环节-光伏硅料的价格以及碳酸锂的价格开始调整,这背后是供需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在逐渐放缓,供给在快速释放,周期的力量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行业调整的大幕已正式拉开。唯有产能的实质出清才能拯救行业,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也才可能再次降临。
作为投资者对于光伏,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必须承认一些所谓的概念,还远远没到实质周期,说变了渗透率距离阈值5%都远着呢,更谈不到普及,如如钙钛矿、铜电镀、异质结、激光转印、XBC等,根本达不到量产,也也不存在销售额和利润;而A股对此炒作有明显透支之嫌,这是要明确的。另一方面,前期行业大热,集中涌入之后,如今就是一个消化周期,价格战,也是源于供大于求的情况,需要时间消化,如今只能静待其变,局部会因为跌多了有超跌反弹,但很难形成反转。
原标题:光伏行业拥有的双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