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交所市值“一哥”贝特瑞公布了2022年财报,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营收256.79亿元,同比增长144.76%;归母净利润为23.09亿元,同比增长60.27%。
作为一家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等为核心产品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贝特瑞取得业绩增长并不让人意外。但贝特瑞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其增长速度不仅大于行业平均增速,还跑出了增长加速度,近三年的业绩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另外在整个负极材料领域,作为行业第一,其增长速度要大于行业第二名和第三名,市场份额正在向贝特瑞集中。
增长加速度:营收12个季度环比增长 第四季度营收为第一季度2倍
如前文所述,贝特瑞2022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贝特瑞的增长就更为“惊艳”了,跑出了增长加速度。
贝特瑞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故目前只能查询其2014年至2022年的业绩增长情况。在2014年至2022年的9年时间里,贝特瑞营收均保持增长,从12.29亿元增长至256.79亿元,增长了约20倍。
更重要的是在最近三年(2020年至2022年),贝特瑞每年营收增长速度都在扩大,近3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41%、135.67%和144.76%。
营收连续9年增长只是贝特瑞营收增长的一面,如果分季度来看,贝特瑞营收已经连续12个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了。
2020年第一季度,贝特瑞营收为6.92亿元,到2022年第四季度,贝特瑞营收为81.11亿元,约为2020年第一季度的11.72倍。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2021年和2022年,贝特瑞第四季度营收都是第一季度2倍。贝特瑞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和36.40亿元,202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0.79亿元和81.11亿元。
负极材料市场向贝特瑞集中 正极材料产能加速释放
贝特瑞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2022 年,贝特瑞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33 万吨,对应收入146.31 亿元,同比增长126.52%;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 万吨,对应收入103.01 亿元,同比增长182.11%。
关于贝特瑞业绩的高增长,最直观的解读是进一步巩固了贝特瑞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龙头的市场地位。这一解读固然没错,但无法体现企业取得的成就。
在负极材料领域,由于贝特瑞增速高于行业第二和第三,整个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可能正在向贝特瑞集中。
贝特瑞《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援引高工锂电、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占率前三强分别是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璞泰来2022年营收增长率为71.90%、杉杉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率为0.82%,均大幅落后于贝特瑞。
而且为进一步巩固负极材料龙头地位,贝特瑞还在持续扩大负极材料的产能。公司云南、山东、山西等多地负极材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贝特瑞还与黑龙江省交投集团、亿纬锂能等签署了合作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的协议。
在正级材料领域,2021年贝特瑞实现产品聚焦,完成磷酸铁锂资产及业务转让,集中于高镍三元路线。目前,贝特瑞正处于产能加速释放,与战略客户深度合作阶段。
2022年,贝特瑞与SK、亿纬锂能合资扩产5万吨新产能部分投产;与中伟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研发驱动 储能、钠离子打开成长新空间
作为一家高科技行业内企业,产品好不好,终究还是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实力。所以贝特瑞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
2022年,贝特瑞的研发投入为12.63亿元,同比增长113.46%,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4.92%。
庞大的研发经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前硅基负极材料因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相对出色的安全性能,逐步成为了产业关注焦点,宁德时代最新的麒麟电池和特斯拉的4680电池均采用该原料。
贝特瑞把握行业趋势,前瞻布局,成为国内少数能实现硅基负极量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1800mAh/g以上。
另外,贝特瑞还布局了钠电正负极材料,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产业化能力。
在贝特瑞积极研发先进技术、扩大产能的同时,市场方面也传来利好,未来储能和钠离子电池可能是贝特瑞在动力电池外的的重要增长点。
储能领域,《“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各省现已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规划已超50GW,而2021 年底我国累计新型储能装机仅5.7GW,我国储能高增速具备高确定性。
鉴于贝特瑞龙头地位和创新基因,业内人士指出,在储能市场,贝特瑞有望继续保持先发优势,在行业容量扩大的同时实现份额提升,不断打开成长天花板。
钠电产业方面,近期有关企业发布的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已经上市,钠电产业化的前景变得越来越清晰。有机构预计,2023年极有可能成为钠电池量产的元年。
原标题:贝特瑞跑出增长“加速度”:负极材料市场向贝特瑞集中 储能、钠离子电池打开成长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