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韩国最大的正极材料公司Ecopro正在考虑另设立一个占地约7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用于电池回收并生产电池前驱体等上游产品,预计将花费约2万亿韩元(约人民币104亿元)。
目前,该公司拒绝对该消息作出回应。
01、加速奔向千亿市场
近年来,随着锂电行业的狂飙式发展,其上下游产业进入了快速扩张期,带动了锂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达20万吨,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近80万吨。为避免稀缺资源浪费、电池原材料涨价及环保问题,亟需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科学回收与利用。
中信证券预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进入报废高峰期,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
近年来有多家上市公司着手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2016年,赣锋锂业成立了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切入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赛道;2022年又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公司新余赣锋新材料有限公司。
去年5月,天齐锂业后宣布入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现已从六大渠道方向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及回收渠道布局。
今年2月,芳源股份宣布投资建设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项目;随后储能龙头南都电源公告称,子公司南都华铂新材料拟投建设年处理15万吨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多方布局的背景下,业内预测,2050年前后回收资源与原始矿产资源的供给量将达到相当水平。
02、“小作坊”逐步退出
“三元锂电池,三元变一元。”废旧电池回收行业近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但近期受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杀”影响,企业都在持观望态度。一方不敢买,一方不想卖,这一背景下,一批小作坊或将在此次洗牌中被淘汰出局,电池回收行业头部效应不断凸显。
自2018年以来,虽然已经公布了四批“白名单”企业,但作坊式回收仍然存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正规企业仅回收到的退役电池占比不到20%。
为建立完善回收渠道,企业布局也在不断加快。
2月,格林美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宁德时代、邦普科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3月,天奇股份与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月,蓝谷智慧(北京)能源与河北中化锂电、中化环境科技工程签署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预计,等到产业链形成闭合之后,废旧电池回收量将加速流向以上正规军,“小作坊”将逐步退出市场。
原标题:104亿元!巨头斥资百亿建设电池回收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