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以“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会分论坛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分享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和经验。中国能建近年来重点拓展绿色能源业务,2022年全年新能源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90%,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降落伞也能发电?
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梯伞组合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利用降落伞组,吸收高空风能,通过缆绳带动地面卷扬机、齿轮箱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地面发电设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稳定持续发电。
记者:当时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你看上的是什么?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我们充分论证,低空这一块的资源变动曲线更大,不确定性更多,高空风场应用的稳定性比低空相对稳定,效率会高。
研究表明,高空风速大,风能密度通常是地表风能密度的几十到几百倍,高空中所蕴含的风能超过目前人类社会能源总需求的一百多倍。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自己可以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未来的使用场景非常大。国外也在做这一块,咱们做得很少,就我们目前这一家做集成,我们原来对这块的认识早一点,起步早一点,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多样化发展,也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记者:因为外面,这个能源深深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不管是战争,还是自然灾害,那怎么才能够让它变得更确定一点?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其实很多年前,我看总书记的讲话里面多次讲到,我们能源安全问题。原来我是搞交通的人,还并不理解,为什么总书记一再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感觉我们粮食挺安全的,能源挺安全的,这是从外界或者外行里面理解。走到我这个能源系统里面,随着我知识的认知提升,特别是国际大环境不确定因素的一些变化,那真真实实能源的安全的问题,真是一个国家命脉性的问题。我们搞多样的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那就说你受制于人的东西少了,你控制我这两条,我那儿有,起码我不至于说完全把脖子卡住。
压缩空气也能储能?
近年来,中国能建除了在风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进行全面的战略布局外,还重点投资建设了新能源的储能项目。
在湖北应城,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2022年7月开工,是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新能源必须有很好的储能,我们原来用得比较多的抽水蓄能水库的原理,我们利用化学储能锂、钠,各种化学储能的场景,但终归这种受场景的限制,有些可能用抽水蓄能不具备条件,有些用化学储能可能受材料的限制,受工艺的限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储能方式的推出成为必然。
“非补燃”技术在压缩空气发电过程中不依赖煤、天然气等外部能源,既节约资源,又避免了补燃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因此,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成为新能源储能领域研究的重点。
2022年8月,中国能建联合62家国内储能技术与装备企业、电网与发电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把中国各种储能产业都联系起来,既然未来是一个大的产业,是个稳定的产业,就不能碎片化、零散化地做,能不能更系统化、专业化、集约化地做。
按照设计方案,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在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包括300兆瓦级的单机功率国际领先、1500兆瓦时的储能规模国际领先,以及65%以上的电电转换效率国际领先。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和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国能建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致力于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沿线国家也从绿色低碳发展中受益。
原标题:中国能建宋海良: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是新能源储能领域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