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提到,引导企业参与需求响应签约注册,做到全市负荷管理措施内的用户“应签尽签”。发动各类市场主体,挖掘整合5G基站、充换电站、储能电站、虚拟电厂、商业楼宇、公共机构空调负荷等实时可调节负荷资源,提高负荷侧调节灵活性,增强应急响应能力。持续开展节约用电活动,统筹制定全市节约用电管理方案。
蚌埠市4区4县共设置可控负荷指标320MW,实时需求响应签约33.4MW。
原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电力负荷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发改委、市县供电公司,有关用电企业: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供应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能源保供相关要求,全力应对中长期电力供应缺口,做好迎峰度夏(冬)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1号)、《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皖能源电调〔2022〕3号)、《蚌埠市发展改革委 国网蚌埠供电公司 关于加强蚌埠电网电力负荷管理能力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电力负荷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保供稳价和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节约优先战略,扩大电力保供负荷侧资源,健全完善全市电力负荷管理工作体系、机制和制度保障,加快促进全市用电节能增效,提升全社会用能效率效益,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主要目标
实现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建设可监控、可操作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控制系统。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充分发挥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负荷管理能力,2023年迎峰度夏前完成所有工商业企业的负荷普查工作,接入柔性负荷规模达到全市去年最大负荷的10%,需求响应签约注册规模达到全市去年最大负荷的15%,实时响应注册负荷达到3.34万千瓦,实现有序用电下负荷精准控制和常态化的需求侧管理工作。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开展电力负荷资源普查。进一步开展电力用户负荷资源普查工作,掌握用电客户主要生产流程及关键设备负荷特性,理清电气拓扑关系,细化负荷资源标签,了解产业上下游关系,建立“一户一档”负荷资源档案卡和地区分类分级负荷资源池,开展用户内部用能方案优化、科学参与负荷管理,从新装源头落实负荷普查常态机制。
(二)高效推进负荷管理能力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的原则,各县(区)发改委要按照“两高”、重点用能企业优先,10千伏及以上用户逐步全量纳入负荷管理的要求,推动实现负荷管理方案内的用户“应装尽装”,鼓励和引导商业企业、公共建筑以及相关行业接入柔性负荷调节,做到刚柔并济,扩充可调可控负荷资源。
(三)持续扩大需求响应能力。各县(区)发改委、市县(区)供电公司要加强市场化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参与需求响应签约注册,做到全市负荷管理措施内的用户“应签尽签”。发动各类市场主体,挖掘整合5G基站、充换电站、储能电站、虚拟电厂、商业楼宇、公共机构空调负荷等实时可调节负荷资源,提高负荷侧调节灵活性,增强应急响应能力。持续开展节约用电活动,统筹制定全市节约用电管理方案。
四、职责分工
(一)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按照市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原则,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加强对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指导,统筹考虑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制度文件等,负责组织协调新型电力负荷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实施负荷管理方案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负责督促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网负荷管理措施。
(二)电网企业。按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要求,协助开展电力负荷资源普查,负责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客户各轮次负荷的接入,利用系统实施负荷管理方案,开展负荷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数据统计与分析。依托系统为客户提供预警信息通知、负荷分析与优化、安全监测诊断、能效提升、需求响应等服务。加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维护,提高系统监测控制能力。
(三)电力客户。要主动配合供电公司落实好电力负荷资源普查,分清负荷结构,确保数据真实完整,负荷调整、资料变更应及时向供电公司反馈。负责配合建设、维护负荷管理终端、控制开关等设备,按要求将负荷分轮次接入控制开关,保证负荷管理开关动作可靠,具备远程自动分闸功能。按自身产权范围开展建设工作,包括开关改造、负荷确认、接入系统等,确保保安负荷不接入负荷管理系统。主动配合供电公司日常巡视消缺工作,禁止私自迁移、更动和擅自操作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装置,不得擅自将保安负荷调整至负荷管理回路。广大居民用户要积极响应节约用电工作要求,主动开展节约用电相关事宜。
(四)增量配售电公司及负荷聚合商。应同步建立自己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承担相应的电力负荷管理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好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统筹指挥作用,分解负荷管理工作任务,及时解决负荷管理相关事项和问题,确保工作落实。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供电公司要加强与用电场所业主单位、广大用户沟通,充分征求意见,结合现场实际合理确定电力负荷管理方式,满足合理用电需求,避免用电安全、舆情、民事纠纷等风险。
(三)强化监督评价。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工作交流,定期对电力负荷管理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及时总结阶段性经验,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原标题:安徽蚌埠:挖掘整合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等实时可调节负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