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集团”)发布年报。2022年,中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15.37亿元,同比下降13.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32.19亿元,同比下降51.70%。
公司主营业务中,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海洋工程业务营收提升,核心业务集装箱制造营收有所下降。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业务涵盖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等,核心业务是集装箱制造。主要股东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公司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中集集团称,2022年公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一方面,2021年同期全球经济复苏加速,全球海运需求大幅增长,运价也随之高涨,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量价齐升,拉高同期业绩基数;而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集装箱的需求回落,导致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业绩下滑。另一方面,公司终止收购马士基集装箱工业股权需支付和解费用,该和解费用将记入本期非经常性损益。
据悉,2022年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较2021年回落600万TEU,同比降低3.2%。
多家研究机构表示,在经历过去两年的上涨后,集装箱运价似已见顶。在全球经济下行、出口疲弱、运力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预计2023年至2024年集装箱业务将持续震荡走低。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目前较2022年底下行23%,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较去年年底下行23%。汇丰全球研究也在报告中指出,随着现货运价持续下跌,集装箱航运运价将在2023年年中触底,利润将下降80%。
此外,2022年中集集团终止收购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旗下集装箱工业(下称“MCI”)股权,并为此支付高昂和解费,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中集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双方均积极推动项目落地。但是由于经营者集中审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股权购买协议》中所约定的交易先决条件不能达成。
根据《股权购买协议》,中集集团要为此付出8500万美元(约6.15亿元人民币)的高昂和解费。
中集集团相关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关于并购风险审查的解释以公告为准。”中集集团证券事务代表何林滢曾在采访中向媒体表示,“公司流程合规,该审议的都经过正常审议。”
有专业人士指出,尽管对于中集集团,超6亿元的和解费并非“不可承受之痛”,但仍给国内企业跨国并购敲响警钟。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跨国并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近年高通收购恩智浦、英伟达收购Arm等并购交易都以失败告终。企业还是要提高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此前,中集集团曾表示,希望通过收购,掌握海运冷机的核心技术,提升其在冷链装备领域的核心能力。据悉,中集集团的冷藏箱产量虽处全球第一,但海运冷机等核心装备仍需向外采购。而MCI的冷机居行业领先地位,尤其是在节能性、气体控制系统、冷媒灵活性、远程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正好弥补中集集团在此项的弱势。
原标题: 中集集团2022年净利同比下降逾50% 集装箱制造业务业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