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BT模式下,针对成熟的电站投资者,屋顶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的原因除了规模小、分散、难管理外,开发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电站开发商利润主要来自于路条;若可以自行垫资建设则可获得设计、施工建造阶段的利润。对于单个分布式项目,垫资与不垫资建设,建成后出售价格每瓦差异约在0.6-0.9元/W之间。
由于屋顶分布式项目规模通常不大,投资相对地面电站也较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不垫资模式,使每阶段的成本更加透明化。在分布式
光伏偏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垫资建成后出售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适合。另一方面,国家电网暂停入目录前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补贴的通知也使得投资者对全额上网的屋顶分布式更加谨慎。
造成目前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难的实际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投资市场较小、直接需求不大。很多人认为,美国蓬勃发展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一定会是中国市场的未来。中国市场现阶段只是缺乏适宜的商业模式。笔者认为美国分布式
光伏发电市场之所以繁荣主要可归因为以下几点:相对高的电价带来的对低价电力的需求、相对市场化的电力市场(此二者属于直接需求);ITC带来的对税务投资的需求(属于间接需求);大量产权清晰地屋顶(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分布式投资市场主要来自电站开发企业、国有电力企业、能源上市公司及少部分机构投资者。根据笔者的经验,大多数光伏电力用户并不直接投资电站,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和出租屋顶的形式参与分布式电站项目。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我国的光伏电站也不具有税务投资功能,因而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实际并未像美国投资者一样被调动起来。在电力需求方面,现阶段中国电力市场来自终端用电方的直接需求并不十分强烈:随着煤炭价格下降、脱硫标杆电价下跌,终端用电户的电价随之走低,因此其采用其他手段降低电费成本的欲望并不十分强烈。
加之随着现阶段市场经济整体下行、全社会用电量下降,大多数终端用电户对低价新能源的需求实际上并不十分强烈。在分布式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少终端用电方对分布式电站对其屋顶带来风险的担心反而高出其对电价折扣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