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京理科大学)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将这一问题与胶体物质(一种粒子在另一种物质中微观分散)中出现的“电双层”(EDL)效应联系起来。当胶体颗粒在其表面吸附分散介质中的负电荷离子,由此获得负电荷,就会发生EDL效应。东京理科大学(TUS)的研究人员Dr. Tohru Higuchi表示:“这发生在固体/固体电解质界面,给全固态锂电池带来了问题。”
该校与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的研究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种新技术,用于定量评估固体/固体电解质界面的EDL效应。研究人员利用基于全固态氢端金刚石(H-diamond)的EDL晶体管(EDLT)进行霍尔测量和脉冲响应测量,以确定EDL充电特性。
研究人员在H-diamond和锂固体电解质之间,插入纳米厚度铌酸锂或磷酸锂中间层,以研究这两层界面处EDL效应的电响应。电解质构成确实影响了电极界面附近一小部分区域的EDL效应。当在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之间引入一定的电解质作为中间层时,可以减少EDL效应。
与铌酸锂/H-diamond界面相比,磷酸锂/H-diamond界面的EDL电容要大得多。
研究人员还解释如何改进ASS-EDL充电的切换响应时间。Dr. Higuchi表示:“EDL已证明会影响切换性能。控制EDL的电容,可以大大提高ASS-EDL充电的切换响应时间。我们在场效应晶体管电子层利用金刚石的非离子渗透特性,将其与各种锂导体结合在一起。”
中间层具有加快和放慢EDL充电速度的作用。EDLT的电响应时间变化很大,在大约60毫秒(磷酸锂/H-diamond界面低速切换)到大约230微秒(铌酸锂/H-diamond界面高速切换)之间。然而,该团队展示,对EDL充电速度的控制超过两个数量级。
研究人员能够在全固态设备中实现载波调制,并改善其充电特性。Dr. Higuchi表示:“关于锂离子导电层的研究结果,对提高界面电阻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或将有助于实现具有优异充放电特性的全固态电池。”
总而言之,对于控制ASS-LIB界面电阻来说,这是重要的一步,拓宽了其在许多应用中的可行性。
原标题: 东京理科大学探讨全固态电池的双电层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