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是北京话。随着电影上映,被人翻腾出来解释。北京人管公安局叫“炮局”,所以有人说“老炮儿”是指进过“局子”的小混混儿。这解释多少带贬义。而马未都说,“老炮儿”指在某个行业或领域里成天“泡”着,日久就成了精的人。
这解释我喜欢。
我矫情地觉得,“老炮儿”是个褒义词。你看,电影里的“老炮儿”们那股子轴劲儿,且不论生存现状如何,至少,他们都行侠仗义敢担当,心有明灯一盏,可照长夜寒天——这是老北京的“文化”:讲规矩,守道义,带精神,有骨气。
窃以为,中国光伏也应该这样儿。
起根儿上论,“老炮儿”年轻的时候,都是从胡同儿、大院儿里拼杀出来的“狠”角色,他们仗义疏财,毫无畏惧,犯过错,救过人,敢单挑,也能“茬架”,不怕穷困,也能挣大钱,那种勇猛的混不吝,不是演出来的,是时代赋予的,是在摸爬滚打里自个儿磨练出来的。
光伏也是。
和那些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产业不同,中国光伏起步之初,压根儿没时间学习如何成长,就不得不抓紧时间成长了。在光伏的“江湖”里,企业打打杀杀,殊死求存。在这个过程中,既体验过“大干快上、价低钱多横着走”的狂妄,也遭遇过盲目乱建,自相残杀无以为继的艰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所谓风水轮流转之说,在光伏产业发展历程里得到了高度浓缩后的最赤裸验证,从短暂的辉煌瞬时跌入极寒,在其他领域,或许能给个几十年甚至更久的心理准备时间,但光伏没有。
这就是光伏的“江湖”。
电影里,年过半百的“老炮儿”有的混得不错,估计是在改革浪潮中学会了游泳;有的寡淡清冷,比如六爷。但是,最为难得、也最值得好好聊聊的是他们不论境遇如何,都不曾放弃的那股子精神,那是并不江湖的义气,那是并不矫揉的坚守,是情怀和信念,是如果你相信,就要去为之努力,付出任何代价,也要扞卫的——理想。
2015年,“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起步。五年,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而言实在很短。而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光伏产业却如过山车般,历尽变幻。所幸,浩劫过后,光伏“未死”。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68亿片,同比增长10%;电池片产量约28吉瓦,同比增长10%;光伏组件产量31吉瓦,同比增长近30%。总体来看,长达数年的低谷之后,国内光伏产业已逐步转入良性调整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