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策、资本赋能各地氢能产业,在“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政策多点开花,企业加大投入,进入2023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期,多个省市或将氢纳入重点发展产业,或出台专项补贴政策等。
上海:到2025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
近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加大氢能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到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0000辆。结合自然条件和港口、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枢纽场站、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能源需求,推进应用光伏发电、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加大氢能技术的示范应用。
江西:打造“氢清江西”绿色发展新动能
近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提出结合省内能源、交通、经济等资源和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条件和已有基础,着力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贯通链接内部、融入周边的氢经济主动脉,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东西两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形成全省氢能产业大局协调、分区集聚、多元共生的发展格局和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氢清江西”绿色发展新动能。
甘肃:进培育氢能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日前,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达到20万吨/年左右的制氢、储氢基地。氢能在各行业减碳作用明显,计划减少碳排放200万吨/年左右。引进培育氢能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常州:推进加氢站建设
近日,常州市武进区印发《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通知》,提出强化项目聚集、加快企业培育、引导技术攻关、构建创新平台、推进加氢站建设、探索应用示范、强化金融支持等七项任务。
对实际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新引进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生产、整车制造项目,根据三年内地方贡献总额 " 一事一议 " 给予支持。对通过增资开展氢能项目的存量企业,按照其增量部分参照新引进项目办法执行。
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的氢能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主导编制氢能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发布,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或机构,分档择优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
此外,除上述省市外,在2022年,已有多地发力氢能产业发展,并列出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广州:2025年力争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
2022年9月,广州市发改委正式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其中提到,“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形成3.5万公斤/天(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不低于4.0万公斤/天加氢能力(1.5万吨/年),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
福建:2025年力争建成40座以上各种类型加氢站
2022年12月份,福建省发改委印发了《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计划到2025年,培育2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覆盖氢能制备、存储、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和应用等领域,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全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达到4000辆,覆盖全省主要氢能示范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力争建成40座以上各种类型加氢站。
北京:2025年北京市发展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建74座加氢站
2022年11月22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2025年前,北京力争建成并投运74座加氢站。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河南: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2022年9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广示范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突破5000辆,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千克以下,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
河北唐山:2025年,建成加氢站30座
2022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3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力争达到2500辆,构筑起涵盖燃料电池汽车及车用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协同的自主研发产业体系,引进国内先进企业8家至10家,氢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氢能未来发展市场如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日前表示,当前,我国氢能开发利用处于从投入期向成长期进阶的萌芽阶段。产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或已突破,或已踏入全球领先行列,“卡脖子”环节逐步聚焦并紧随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数量居全球之首的市场主体有力支撑了氢能的开发利用,氢能产业链较快完善,在不同环节基本上都分布有颇具前景的代表性企业。
氢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利用非化石能源电力、提升电气化率方面具备广阔应用潜力,是电力的重要补充。随着氢能产业规划的落地、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燃料电池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逐步进入市场化进程。从现状到“达峰”到“净零”,氢的利用规模有望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接近1亿吨每年。
原标题: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