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能麻叶湖
光伏电站实现了渔光互补
光伏发电项目与鄱阳湖周边水域的完美融合。华能集团/供图
新年伊始,中央企业在能源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动作不断。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水电等多个可再生能源领域更是成为专业化整合的重点对象。
央企专业化整合为何要在能源领域频频落子?整合后,企业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兼顾安全保供和“双碳”目标,
能源是央企专业化整合重点领域
1月6日,中国华能与中国船舶、中国海油、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南光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等13家中央企业的22个项目签约。据记者了解,此次签约共涉及约28.8万千瓦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的智慧运维服务。
1月10日,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权交接。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生物”)部分股权由国家电网划转至国家电投,国家电投成为国能生物控股股东。
1月14日,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举行水利电力建设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三峡集团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电公司”)整体划转至中交集团。据记者了解,中水电公司于2009年重组进入三峡集团,专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重组以来,中水电公司累计新签国际合同额985亿元,利润总额从2009年的0.4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亿元,增长18倍,资产总额从80亿元增加到221亿元,增长1.8倍。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2023年,央企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着眼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此番央企的专业化整合将发力点集中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当前,能源行业一方面肩负着安全保供重任,另一方面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恰恰切中了央企专业化整合的产业方向。”
统筹事关国家战略的重要行业,
核心意义在于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
记者注意到,在具体整合方式上,上述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的整合均属行政划转方式。
“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在中央企业间进行资源再配置,可以有效避免多方面的阻碍因素,使资源得以高效调配。资源重新配置的核心意义在于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这也是采取非市场化方式整合后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原研究员许保利也指出,与市场化的整合方式相比,非市场化的交易往往让企业在付出极少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就获得了相应资源。“就好像是花钱买东西,既然付了钱,我就要算算账,要怎么样物有所值;但如果是没花钱直接送的,可能动力就会略显不足,账就算得没那么精细。通过行政划拨进行的专业化整合,就要更加注重调动的企业积极性,提升后续资源运行的效率。”
对此,周丽莎表示,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采取非市场化方式进行整合的双方必须都是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统筹事关国家战略、社会责任的重要行业。
以国家电网和国家电投此次在生物质发电领域的整合为例,周丽莎表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许多项目运行成本较高、投资周期较长,但生物质能是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发电又牵涉到民生、环保,不能单纯考量投资收益的市场化指标。所以,才会采取比较特殊的非市场化方式进行整合。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也表示,推动国能生物重组进入国家电投,对于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进程有望提速,
多方面深度融合并非朝夕之功
中泰证券分析师耿鹏智分析指出,2023年开年以来,央企间专业化整合项目迅速签约落地,后续央企专业化整合、重组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表示,中央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统一管理下,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人才和资源的灵活整合与划分。而专业化的整合往往需要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资源统一划拨后,更要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整合后的不确定性因素。“央国企的资源整合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不断进行的动态调整表现,但是当下的整合规模还有待提升。”
“‘整’只是过程,‘合’才是关键。以中国华能此次与13家央企在光伏、风电智慧运维服务领域的整合为例,中国华能作为产业链链长企业,要统筹起14家企业的‘合’。”周丽莎强调,在完成资产归属的变更后,企业的综合管控、人才队伍建设、岗位设置、薪资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等方面都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优化。“这是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必经之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原标题:央企能源领域整合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