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中概股——天合光能日前对外宣布,公司收到了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合称为“买方”)发来的一封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以下简称提议书)。
根据这份提议书的表述,买方计划拟以0.232美元每股普通股,或11.6美元每份ADS(美国存托凭证,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的价格,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买方已经持有的股份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形式的普通股。
据悉,天合光能董事会目前已就收到的这份提议书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成员为公司独立董事邵孝恒和赵谦)。此外,根据天合光能官网发布的信息,公司董事会成员(不包括高纪凡)目前正在审查和评估该提议书,且尚未作出任何决定。
尽管受限于“美国塞班法案”(Sarbanes-OxleyAct,),除上述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外,目前包括高纪凡在内的任何天合人士都无法就此次事件给予评说。但种种迹象仍然显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已向外界释放了其欲启动私有化的信号。
市场地位与估值不匹配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概股着手实施私有化,在天合光能所处的光伏领域,也已有另一家中概股——晶澳太阳能,于今年6月8日率先启动了私有化进程。在业界看来,天合光能谋求私有化的目的与其他中概股大致相同,也不外乎“争取更高的估值”以及“把握时机”。
据记者查询,以截至发稿前的收盘价10.53美元/ADS计算,天合光能总市值为8.97亿美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市盈率为20倍。相比之下,在A股,作为天合光能的“同行”,隆基股份市值则高达240亿元,市盈率为68倍;阳光电源市值达170亿元,市盈率为40倍;向日葵市值为70.5亿元,市盈率达63倍……
然而,在巨大的市值、市盈率差异背后,上述提及的A股标的,无论从营收、产能、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看,都远不及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天合光能。
公开资料显示,在经历了行业“寒冬”后,天合光能于2014年扭亏为盈,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毛利润为3.86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在此基础上,公司光伏组件2014年出货量达到3.66GW,同比增长41.9%。而也正是在这一年,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统计,天合光能年出货量跃升为全球第一。
2015年以来,受益于行业的回暖,天合光能依然保持着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天合光能总出货量超过了1.7GW,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38.3%,较去年同比增长60.1%。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大幅提高了全年出货量目标,从此前上调后的4.9GW至5.1GW,提高到5.5GW至5.6GW。同时,天合光能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第三季度,公司累计出货量已高达15GW,且其市场份额已从2005年的1%提升至2015年的10%以上(预计)。
虽然天合光能目前并未就私有化发表评说,回归A股则更未提上日程,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凭借其行业地位,若顺利完成私有化及回归A股,天合光能便可获得比现在更高的估值。
但如同所有中概股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天合光能私有化之路仍将漫长坎坷。“私有化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保驾护航;此外,从私有化退市到回归A股需经历私有化、解除红筹架构、借壳A股等步骤,光是组建特别委员会、聘请独立的特别委员会顾问到完成简易合并就要耗费4个月左右的时间。从目前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情况来看,很少有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通常要耗时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某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