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研发计划。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需求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提出短期、中期、长期研发计划。对光伏关键材料、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着力攻关,加速提升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技术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资助结构应该考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种技术既包括处于产业化阶段的晶体硅和薄膜硅电池技术,也包括处于实验室及中试阶段的C工GS和CdTe电池技术,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梯队;资助内容应覆盖原材料、电池/组件制造及光伏应用开发等,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疏通产学研通道,加速产业化技术的培育和转移。政府相关部门要起到引导作用,沟通协调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的结合,带动知识的产业化进程,进而投入市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一,政府单位带头出资50%组建科研机构一一光伏工业技术研究院,该机构完全独立不依附于企事业单位,多家光伏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出资入股,组建专业的管理、技术团队,这样政府部门发挥强大的组织能力、科研机构发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企业发挥其生产制造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第二,设立重大项目,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研发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提高企业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
第三,发挥联盟作用,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创建标准和技术攻关,在产业化不同阶段建立对应的产业技术联盟,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第四,扶植重点企业,促进重点企业的技术发展,带动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选择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扶持,集中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转换,在关键技术点上取得突破,从而带动整个光伏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方法,首先要积极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并逐步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进一步能够在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后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追求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不仅仅是使用权。
其次,完善自主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并促进其不断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4.7、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纵向整合,建立产业联盟
首先,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避免过度竞争,促进行业的有效竞争。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必须进行整合的关键点,据统计,至2012年初,中国光伏电池企业约有115家,产能在1GW以上的企业有14家,在100MW-1MW之间的企业有63家,在100MW以内的38家,不同产能空间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53%,43%和4%。此外,在整合的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经济主导作用,政府部门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运作环境,形成真正的优胜劣汰,让经营质量不好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重组,被淘汰;让优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效益。政府要要杜绝一味的对企业施加影响,使其不能正常的兼并重组或者被兼并重组,导致“倒而不死”局面的形成。
其次,实行纵向整合,优化供应链。光伏企业要想分散经营风险需要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甚至需要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多元化经营而不是仅仅从事光伏产业链上的单个环节。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建立光伏产业联盟。产业链不仅仅是指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质量体系等软实力的组合。通过优化供应链最直接的效益就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长远看,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将我国光伏产业打造成一支兼具概念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为一体的产业航母。
最后,建立光伏产业联盟。中国光伏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努力,还需要组织的调节和自觉规范,比如建立各级光伏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内部及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推动制定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推动建立和完善产品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推动企业与政府科技部门间的关联,紧密把握市场风向标,着力打造跨国合作平台。
五、小结
在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面临发展困境的环境下,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全面整合期,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发展原则,明确目标,坚定不移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系统的、全面的、彻底的整合,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实现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