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众多“门外汉”勇闯储能赛道 “沾储即热”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日期:2023-01-1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沾储就热”的故事到2023年仍在资本市场上演。新年伊始,储能行业已陆续发来捷报。

据宁德时代1月12日公告,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达到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宁德时代称,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呈加速趋势。

工商业储能创新公司乐驾能源则于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清新资本、能链、比高新能源跟投。这是乐驾能源在近一年内完成的第3轮融资,累积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此外,据嘉兴发布官微发布,1月3日下午,晶科能源“储能集成系统及产业配套项目”和“11GW高效电池和15GW高效组件项目”两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海宁,总投资约186.8亿元。

就在刚翻页的2022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跨界,以投资控股、业务布局、组建新公司、发布新产品等方式入局储能赛道,这其中不乏小米、华为这样的明星公司。根据资料显示,2022年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储能。

20多家公司跨界储能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储能。

这些跨界闯关的“门外汉”们分布在游戏、教育、零售、食品、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像小米、华为这样的明星公司,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公司核心业务均与储能不甚相关。

比如去年12月,昆仑万维增设新能源领域投资业务板块,以3亿元投资并控股储能电堆系统技术研发商绿钒新能源,获得60%的股权,而昆仑万维是一家综合性互联网游戏公司。

昆仑万维主要通过投资控股及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来布局储能业务,而事实上,各大企业布局储能赛道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设立新公司、控股子公司、发布新产品等手段。

例如去年10月,从事职业教育的开元教育,通过设立长沙开元商业储能有限公司的方式来布局储能业务;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小米发布米家首款户外电源产品1000Pro,以发布新产品的方式进军储能市场。同年5月,美的集团通过“委托表决权+定增”手段,从深圳资本集团手中拿下科陆电子实控权,以控股子公司的方式入场。

那么,与储能不沾边儿的诸多公司涉足这个行业,到底是行业技术壁垒过低,还是确实储能前景极其广阔?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研究组负责人陈晓认为,储能行业发展的空间足够大。

“发展新能源推进双碳战略落地是大的趋势,不管是从电力还是电池层面,如果要发展清洁能源,降低清洁能源度电成本、提高利用率,那储能一定是其中最主要的抓手。”陈晓告诉央广资本眼记者,“不管在发电侧、配电侧还是用电侧,储能都能有效提高使用率,不断进行调峰调频,最终达到降低用电成本的效果。”

此外陈晓还指出,不只是大储,户储同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谓“大储”,指的是大型储能电站,国内主要以企业等大型储能为首。根据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大型储能电站定义为功率30MW且能量30MWh及以上的储能电站。

“户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储能设备。据介绍,户储设备在欧美市场需求更大,因为始于去年的俄乌地缘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户储最具备经济性特质。

“从大储和户储两方面去发展,储能市场空间足够大,企业跨界进入储能板块已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陈晓表示。

有储能投资人提醒,储能集成商在市场中同质化严重,各家拼的是供应链能力和商务关系,短期内一波大红利上去之后,如果公司收入想进一步提升,会遇到很大瓶颈。

更有市场人士指出,储能行业本身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在企业现金流承压的前提下再进军储能,那将面临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

政策推动储能赛道“热火朝天”

储能行业火热的背后,是储能产业政策的发力。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中提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通知发布后,业内普遍认为储能商业化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于是在接下来的7月,储能领域共发生10起融投资事件,其中6起融资事件金额超亿元。

根据全国各省十四五能源规划统计,2021年至2022年11月,全国共有600多项储能相关政策出台,为储能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截至11月,共有16个省市明确提出储能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共计57.8GW,同时几乎所有省份均对新能源电源侧配储进行强制要求。

蜂巢能源储能负责人黄征去年8月就表示,过去很少能听到几百MWh的储能项目,但现在不仅有GWh为单位的项目,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想要10GWh的共享储能,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以前整个储能市场也才卖几GWh。

受利好政策推动,储能系统需求大增。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至11月,储能电池及材料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多达120余起,投融资规模高达千亿元。

除上市公司“花式”跨界外,国企央企更是在积极布局。

据ESPlaza长时储能网统计,去年共有11家央企布局长时储能赛道。这些选择在长时储能赛道“厮杀”的央企,几乎都是传统能源企业,其中不乏国家电力、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国能建、中国华电等公司的身影。

从布局情况来看,几乎都采用了技术研发或项目开发的方式,侧重的长时储能领域却有所不同。比如华润、国家能源投资、中核汇能、中国华电、中国广核都重点布局钒电池,中国华能、股价中国能建、国家电网则更看好压缩空气储能。

钒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恰好是国内储能厂商的强项。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储能厂商在2022年创造了23个“储能项目之最”,领域分布在压缩空气、二氧化碳、电化学、钒液流电池等,储能项目包括熔盐、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钠离子储能电池等。

随着多领域玩家进入市场,储能赛道的竞争格局逐渐明朗起来。

“如果从储能产业链涉及环节来看,电池的格局相对更清晰一些,主要玩家还是宁德、比亚迪、亿纬这些做锂电池起家的企业,包括后来进入的有鹏辉、国轩等,以及更多新玩家入场。”陈晓表示。

全球储能电芯中国厂商出货领先,宁德时代出货量全球第一。

据东吴证券测算,预计2022-2023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117.2/182.1GWh,同增93%/55%;其中,宁德时代作为最大电芯供应商占据榜首,预计其在2022-2023年出货45.0/67.5GWh,同增169%/50%,占比38.4%/37.1%。

“零部件类别里比较典型的是做逆变器的阳光、锦浪、德业等。还有一批做EPC(工程总承包)、并网检测、后期运维的公司。”陈晓表示,“整体来看,尽管储能行业还在发展初期,却也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竞争态势尚未完全稳定下来。”

2023年储能行业或迎量利齐升

当然,储能行业里讲述的不全是“风调雨顺”的故事。

据中国能源报,自去年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企业暂停接单的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电芯,而该电芯体积能量密度更高,零部件使用量更少,可大幅节省成本投入。

“这其实还是一个成本问题,因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偏高,大家都在权衡要用什么电池达到什么样的性能。”陈晓告诉央广资本眼,“最典型的是计算电池循环寿命、循环次数等指标,来判断能否有效降低储能综合成本。”

这便引出了储能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成本。

天风证券指出,当前储能行业面临两大困境,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商业模式不清晰。成本上看,当前新能源配储模式分为自建与租赁并存。随着光伏的组件下跌,利润将向运营商倾斜。据天风证券测算,当组件价格跌至1.7元/W以下时,能够逐渐对配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产生较为明显的抵消作用。

安信证券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对成本更为敏感的大型储能市场2022年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但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2023年全球储能行业或迎来更大的爆发。

“大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好的,因为行业空间足够大,接下来就看成本能否尽快下降并迅速在行业里推广。”陈晓告诉央广资本眼,“从大储、户储的应用角度来看,能否尽快产生经济效益,把用电成本降下来,这是行业未来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华宝证券在1月4日发布的一篇能源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加速期,储能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不断提升,发展动能强劲。短期来看,光伏和风电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挑战;长期来看,消纳问题会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华宝证券认为,2023年国内储能在政策面和基本面双重推动的作用下,有望迎来量利齐升。政策端,我国出台多项具有实际利益推动作用的储能相关政策,政策着眼点落在了储能发展规模、储能发展经济性、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储能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储能产业政策和实施细则会加速落地,补贴类、示范类、储能聚合应用类、电力改革类、储能安全类政策会频频出台,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储能新技术应用也将得到更好地验证,产业继续保持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5年末,我国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h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原标题:众多“门外汉”勇闯储能赛道 “沾储即热”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央广资本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