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
省级新区建设破题起势、2200多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开工建设3条高速铁路、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提前28天超越上年总量……2022年,山东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优化完善“一群两心三圈”布局,区域陆海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不断塑强。
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
元旦期间,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目前,项目一期6栋单体建筑已完成主体施工,二期12栋单体已完成桩基施工,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万名。”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12月9日,德州天衢新区正式揭牌。至此,山东四大省级新区全部揭牌。
天衢新区由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合并组成,被赋予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开发区’转变为‘省级新区’,绝不是名字的简单变更,而是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根本变革。”德州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说,变首先体现在产业上,还体现在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上。
为加快打造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去年山东建立省级新区管理机构,印发实施28条高含金量支持政策,下放100多项省级事权,推动省级新区建设全面破题起势。去年前三季度,四大省级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1.5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
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和幼儿区窗明几净,多媒体教室、艺术教室、高科技场馆等设施先进……走进位于仙鹤湖畔的阳信县水韵梨乡实验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校园。
水韵梨乡实验学校及实训基地是山东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库重点民生项目,总投资近1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8亿元。“贷款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保证了项目尽快建成投用,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阳信县国资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清军说。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解决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钱从哪来”的问题,去年山东建立与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的长效对接机制,首次举办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9家银行与16市签约项目501个,授信额度2278.94亿元。这些项目聚焦城镇化的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有效提升了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硬联通” 提升“软实力”
最近几天,每天天刚蒙蒙亮,高青县黑里寨镇黑二村村民杨文就把蔬菜装好车,从“家门口”的济高高速黑里寨收费站驶入高速,不到一小时就到达济南。当新鲜的蔬菜送上省城人民的餐桌时,他已返回家中,还赶上了吃早饭。
“省城的市场大着呢,可原先不通高速,路不好走。”杨文说,家乡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背靠济南”原本得天独厚,但没有一条直达的高速通道让发展受阻。去年9月30日,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高青等沿线地区正以强劲势头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这边高速通畅,那边高铁建设正酣。去年12月15日,济郑高铁全线铺轨正式开始,今年有望通车运营,届时济南与郑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聊城也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
道路通,百业行。山东扎实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将综合立体交通网置于基础设施“七网”行动之首。去年12月30日,济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济南大西环、济潍高速局部路段同日通车,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小清河博兴港以下段成功试航,加快迈向全线复航。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内河航运……2022年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去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山东不仅注重加快四通八达交通网的“硬联通”,还注重提升智慧、绿色、融合化转型的“软实力”。零碳服务区、济青中线智慧高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设、建成,让经济发展的交通“引擎”含金量更高、效率也更优。
海洋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
1月2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一条条钢铁长廊纵横交错,各类装卸设备高效有序运转。“现在,作业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的电脑控制屏前,各泊位控制系统,从卸船到堆存整个流程的每一条路径都清晰可见。”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建设团队带头人张守波介绍。
日照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大宗干散货占据吞吐量的半壁江山。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抢抓这一机遇,日照港加快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目前,作业区已建成翻车机、堆取料机、装船机、装车楼等50余台套大型装卸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卸车、装车、卸船、装船作业的全流程多机种协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干散货作业的效率。2022年,日照港铁路拖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瞄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山东实施现代海洋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不断释放港口一体化改革红利,加快推动港口智慧绿色转型。2022年12月3日,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15.1亿吨,提前28天超越上年总量。
2022年11月24日,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海博会现场,中集来福士“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船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作为山东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链主企业,中集来福士依托强大的海工装备制造优势,深耕海洋新能源领域,在海上风电、海上漂浮式光伏、海上制氢、船舶碳捕等领域孵化出诸多新业务和新企业。”中集来福士战略研发中心主任潘细录说。
海工装备是山东的优势产业。去年,《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被作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突破,实施“国信2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13个引领性重大项目,全力打响“山东海工”品牌。
原标题:山东区域陆海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