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6000万元与蜂巢能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并建设新能源电池储能模组PACK(电池包的加工组装和包装)和系统集成项目。而就在此前的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宣布开启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
实际上,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进入蓬勃增长的高速发展期,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加码布局储能电池。日前,宁德时代与英国新能源投资商达成近7.5GWh(吉瓦时)长期供货意向协议;双方将根据市场需求,将合作规模扩大至10GWh,共同推动公用事业规模储能的应用落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市场快速增长,成本快速下降,产品利润较高,因此吸引了诸多动力电池企业布局。
加速布局,储能电池项目接连上马
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储能市场赛道吸引多方关注。
日前,蜂巢能源首次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其储能新品电池将于2023年下线投入使用,目标是到2025年合计全球储能市场占有率达10%。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更是坦言储能是蜂巢能源的第二增长曲线。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赣锋电池、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在内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在储能电池方面有所布局。
宁德时代日前宣布其山东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将投建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生产线;今年9月至今累计达成储能电池供应超20GWh。储能业务已成为宁德时代业绩第二增长曲线,2021年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占比为10.45%,到2022年中期储能系统收入占比提升至11.27%。
10月亿纬锂能发布全新一代储能电池,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电力储能100GWh产能。同样在10月,国轩高科与苏美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国内储能项目落地,未来三年总计合作储能项目预计10GWh。
9月孚能科技宣布拟建设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这些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储能已持续接到订单,建厂规划持续推进中,实验室也在推进储能产品的升级。此外,欣旺达也宣布在义乌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约50GWh的生产基地。
张孝荣表示,储能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化学储能技术进一步成熟,成本也快速下降,市场开始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利润较高,吸引了许多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表示,储能项目的“独立市场”地位的确立无障碍地打开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市场空间,产品需求旺盛也直接带来了锂电等储能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加速布局也就成为了常态。
独立赛道正在形成,商业化仍有难点待破
储能电池一般是指储能蓄电池,新型储能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电化学储能占比提升至11.8%。而根据储能行业的发展特点,目前形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主要路线,钠电池快速优化形成部分替代,多种电池路线补充的发展格局。
比亚迪等业内认为今年是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化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元年。《2022中国储能锂电池行业蓝皮书》中提到储能锂电池的独立赛道正在加速扩宽,高工储能预计2022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125GWh,较上年度的48GWh增长超160%,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突破390GWh。
由于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的产业标准、技术路线、产业布局也不相同,储能电池的产业生态逐渐独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企业在内均欲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条腿走路。
但张孝荣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化学储能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仍面临商业化的难点。目前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成本压力明显,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最高超60万元/吨。“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目前锂电池储能成本仍然偏高,距全面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张孝荣表示目前来看对储能电池技术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必须严格保证安全,绝不能出现类似电动车自燃现象;二是成本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目前许多厂家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储能,成本偏高,需要有更低廉的解决方案。
今年由于市场需求旺盛,280Ah电池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而由于大容量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企业的产能扩产仍需要一定周期;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确保电化学材料加注的安全、高效和稳定性也是当前的面临的难点之一。
祁海珅表示,十四五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配置电力储能市场下的电化学储能电池的需求空间也进一步打开,未来3-5年电力储能市场有300GWh左右的增量需求,利好电化学储能电池行业,相关锂电和储能企业等也会更加受益未来的长足发展。
原标题:储能电池独立赛道加速形成,动力电池企业争相布局欲抢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