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带来的中国工业“启示录”:产业升级
日期:2022-12-2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 在中国诸多工业板块中,真正实现产业与技术双重领先的,这样的产业并不多。"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对话》节目《光伏勇闯 " 无人区 "》,对中国工业现状作出了鞭辟入里的总结。

事实的确如此。2021 年,中国出口最多的产品是手机,出口额达到了 9447 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在世界手机市占率排行榜前五名中,中国手机企业占据了三席,共同掌握着全球三成手机市场。中国手机产业似乎很强。

但是,在世界手机市占率排行榜中,前两名候选人永远是三星和苹果;国内厂商发布的手机新品,都要大肆宣扬从国外买来的芯片、摄像头感光元件等;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美国只是稍稍动下手指,掐住芯片制造,就绊倒了 " 中国手机王者 " 华为。

手机产业的现状,显示的是中国工业的尴尬。即便当前中国工业体系之健全是世界之最,即便中国迄今已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工业仍未能突破 " 大而不强 " 的枷锁。手机产业就是一大力证。

那么,中国工业就只能一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生态位 " 讨日子 " 吗?

当然不是。

《对话》节目提到,2022 年 11 月,伴随全球最大光伏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破纪录的 26.81%。中国光伏产业由此成为了我国为数不多的实现了产业与技术双重领先的工业领域,占据了全球光伏的技术创新 " 高地 "。

由此,从光伏出发,中国工业到底该如何突破 " 大而不强 " 的枷锁,已然有了 " 启示录 "。

1、突破 " 大而不强 " 的原动力

"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一小步,是未来的一大步。"

" 我们曾是望尘莫及的追赶者,如今已成为勇闯‘无人区’的孤勇者!"

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对于隆基绿能打破世界纪录,将硅电池转换效率做到 26.81%,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尚德电力创始人、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都不吝赞美之词。

他们为何都如此认可这一成绩?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前拥有最高算力的手机芯片不是出自骁龙,也不是出自苹果,而是出自一家中国企业,并且该芯片全由中国产业链支持设计制造,完全自主,无论哪个国家都卡不了中国的 " 脖子 ",这带给国人的震撼以及蕴含的意义可想而知。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就相当于手机芯片的算力,隆基所创下的世界纪录的价值可见一斑。

一直以来,中国光伏制造能力都是全球最强的,产业链长期占据着世界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26.81% 这一纪录又诞生于中国,中国光伏产业自此真正步入了 " 既大又强 " 阶段,全球光伏同行都只能跟随学习。

然而,一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为何中国光伏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就突破了中国工业 " 大而不强 " 的桎梏?这其中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中。

就像中国其他工业产业一样,中国光伏在发展之初,也是以引进国外设备与技术开始的。

2000 年前后,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原材料以及设备,都被欧美和日本等国牢牢控制着。当时,业内的普遍声音是—— " 整个中国的光伏产业 90% 都是买来的,我们没有核心技术 "。

换而言之,当时的中国光伏就是在做组装、加工等全球产业链最末端的事情,以廉价劳动力 " 讨口饭吃 "。

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对上游缺乏议价能力,为了保障原材料多晶硅的稳定供应,同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就成了当时中国企业的普遍做法,而此种协议,一般都是锁价的。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海外光伏市场迅速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急剧下跌。而因为 " 长协锁价 ",中国光伏企业依然要负担巨额的多晶硅采购成本。一时间,中国光伏企业因压力过大而成片倒下,彼时 400 余家企业最后幸存下来的已不足 50 家。

在濒临全军覆没之际,中国光伏企业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唯有产业升级,才能活下去。这个道理被整个光伏产业链企业所认同,乃至后来成为中国光伏刻在骨子里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2、全产业链锚定产业升级


在 " 产业升级才能活 " 这一理念的带动下,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快速多点突破,方才奠定了今日 " 既大又强 " 的中国光伏产业。

在硅料环节,2010 年前后,协鑫科技(03800. HK)网罗海内外最顶尖的工程、半导体和化工等领域的专家,终于实现了光伏原材料多晶硅的国产化,就此打破了美、日、德等国的技术垄断,摆脱了多晶硅料长年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光伏就此完成了第一次产业升级。直至今天,中国依旧是世界最大的硅料原产国。

在硅片环节,2013 年左右,隆基绿能开始大举押注转化效率更高、度电成本下降空间更大的单晶硅路线。为了实现单晶技术的商业化,隆基先后攻坚了多项技术,如多次装料拉晶技术、金刚线切片技术等。这些都使得隆基单晶硅片的成本迅速下降,到 2019 年底时,隆基单晶硅的产能和出货量已全面超越多晶硅,成为了硅片、组件的双龙头,这标志着中国光伏迎来了第二次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协鑫还是隆基,当他们带领中国光伏进行产业升级时,皆是顶着 " 不成功便成仁 " 的巨大风险。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坚持要进行 " 产业升级 ",而不是活在已有的成就中。

经过这两次产业升级后,中国光伏产业已然开始布局全球市场,此时的海外力量再难左右中国光伏的发展,更别提 " 卡脖子 " 了。然而,中国光伏依旧没有安于现状。

彼时,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最高的成果一直诞生于海外国家的实验室,一旦步入量产,中国光伏产业难免要再度受制于人。于是,站在硅料、硅片的成就上,诸多光伏企业又开始在电池环节投入大量资源,力求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一直没能成功。

直至今日,隆基以量产为前提做出了高达 26.81% 的电池效率,超越日本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从此掌握了最先进的电池技术,由此带来的,将会是光伏行业的第三次产业升级。

在《对话》节目中,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自豪地表示,目前光伏电池的主流效率为 24%,26.81% 比起 24% 看似只增加了 2.81%,但相对效率却提高了 10%。这意味着在该效率步入量产后,每增加 1TW 的光伏装机量,相较从前可以为全社会节省 3000 亿人民币的成本,同时也会节省 10% 的光伏装机所用土地。

可以预见,当中国光伏完成第三次产业升级后,海外光伏行业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就是购买中国光伏产品。这就像当前中国的手机产业一般,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就是采用海外企业的核心零部件,产业升级带来的商业价值与政治价值可想而知。

以史为鉴,再看今朝。以中国光伏产业为参照,中国诸多工业产业若想解除 " 大而不强 " 的魔咒,便必须摆脱习惯于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安享收益的定势思维,时刻要有 " 唯有产业升级,才能活下去 " 的紧迫感,在各自领域勇于投入基础研究,方才有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可能。

原标题:光伏带来的中国工业“启示录”:产业升级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华夏能源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