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产能过剩”阴影笼罩了两年多的光伏行业,在2013年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善迎来了景气反转,并成功走出了欧洲双反的风波,优秀企业已在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一轮迈向新的景气高峰的复苏周期能够持续多久、达到多高?国家政策将如何支持引导?相关板块的行情又将如何演进?国金证券研究所新兴产业部近日在成都召开了第六届新能源投资策略会,汇聚业内专家以及行业公司为投资者寻找答案。
板块催化剂:
政策发布+业绩好转
上一轮光伏行业的景气向上周期始于金融危机过后的2009年,然而,在过去两年间落后产能持续退出以及中国、美国、日本、东南亚等新兴终端市场逐渐启动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光伏行业的供需关系已经趋向于新平衡。以产品价格和主流制造企业的经营数据作为观察指标,去年四季度是行业底部无疑,而今年以来逐渐企稳回升的产品价格和企业经营数据在前三个季度的持续环比改善,则足以证明光伏行业的景气反转趋势已经完全确立。
国金证券新能源分析团队认为,首先,作为对政策高度敏感的板块之一,后续支持政策的推出以及此前已出政策的细则发布,都将成为光伏板块股价表现的催化剂。按照国务院会议的精神,预计后续可期的新政策将主要集中于:对于电网企业消纳光伏电力的考核、财税及信贷支持力度的完善以及围绕光伏电站资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完善与创新。
其次,国金预计主流光伏企业将在未来2-3个季度内陆续实现扭亏为盈,已实现盈利的企业则有望实现单季净利润的环比持续增长,因此相关企业的季度业绩发布值得特别关注,龙头企业的扭亏或者单季业绩好转程度的超预期随时可能成为触发板块行情的催化剂。
除了核心的市场化因素外,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对光伏企业信贷等方面的盲目支持在上一轮行业产能急速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现在,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我国光伏行业持坚定的支持态度,政策导向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从今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到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近期《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均体现了政策制定的两个宗旨,即保障国内光伏内需可持续增长、降低对需的依赖;引导我国光伏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巩固其国际竞争力。
选择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
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生产环节自上而下依次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国金证券将这四个环节定义为光伏制造的主产业链。不同的景气复苏决定了投资标的选择不同。
对产业链而言,最先体会到行业回暖的也是离终端市场最近的电池组件环节,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硅片和多晶硅环节则需等待景气逐渐向上游传导,因此复苏相对滞后。尤其是多晶硅环节,其市场集中度较硅片和组件更高,全球前五大企业的供应量超过总量的80%,因此,尽管在过去的两年中不断听到国内外多晶硅企业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的消息(其中包括多家A股上市公司参股的多晶硅企业),但多晶硅环节的实际产能退出比例却低于其他环节,其供需平衡点的到来也略滞后于下游的其他制造环节。
对于投资标的选择,国金证券给出的核心原则是选择能够在行业景气向上周期中超额获益的龙头企业,具体到各产业链环节,标准略有不同。电池组件环节是可选标的最多的,除了看企业的产能规模以外,还需要考察其技术研发水平(决定中长期竞争力)、对高价值新兴市场的开拓能力(影响利润率弹性)、历史负担大小(如折旧和财务费用占比)等等。综合以上因素并考虑目前各公司的估值水平,国金表示相对看好美股的天合光能(TSL)、晶澳太阳能(JASO)、韩华新能源(HSOL)、晶科能源(JKS)、昱辉阳光(SOL)。硅片环节和多晶硅环节因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品牌效应相对较弱,因此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在于生产成本的高低,而成本比拼的背后则是各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管理水平、区位布局等方面的竞争。综合来看,国金在硅片环节看好成本优势显著、龙头地位稳固的单晶硅片龙头隆基股份,以及在高端N型单晶产品方面拥有先发优势的卡姆丹克太阳能。多晶硅环节尽管景气复苏相对滞后,但因其进入壁垒高、扩产周期长,仍是中长期投资属性最优的环节,看好保利协鑫能源、大全新能源(DQ),亦可关注特变电工,但需要跟踪其新生产线的调试进度。
此外,国内光伏装机需求的强劲增长,除了拉动主产业链产品的需求外,还将直接给光伏电站开发与运营及光伏逆变器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对于电站环节的标的选择,国金看好拥有航天央企背景并主要从事光伏电站BT业务的航天机电、以及由招商局控股并主要从事光伏电站运营业务的金保利新能源。光伏逆变器的投资标的方面,则看好国内龙头阳光电源,其持续下滑两年的产品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在今年均已企稳并有望回升,产品出口和电站EPC业务又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是A股光伏板块中为数不多的“成长股”之一。
而光伏制造辅材与生产设备的投资周期在行业景气复苏的中后期才开始,国金证券认为,考虑到目前主产业链景气度刚刚从底部走出两个多季度,且大部分企业仍尚未恢复盈利,因此辅材与设备短期内尚不具备足够的投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