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储能跟不上新能源电力步伐,众专家把脉会诊
日期:2022-11-2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与新能源高速跃升相比,储能行业发展规模相对滞后,未来储能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市场机制与可行的商业模式。

“新能源发电占比要实现从现在的12%到超过20%、35%,甚至将来在碳中和情景下达到60%左右,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是储能”“储能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收益模式”“储能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这是记者近日参加“新型电力系统沙龙”系列活动中听到的声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手段,储能的发展被寄予厚望。然而,与新能源高速跃升相比,储能行业发展规模相对滞后,未来储能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市场机制与可行的商业模式。

步入规模化发展

“2021年可谓是我国储能市场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表示,抽水蓄能作为最主要的一类技术,市场占比在86%以上。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3639万千瓦,抽水蓄能迎来了全面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我国核准24个抽水蓄能项目,装机规模超过3100万千瓦,尤其是最近于9月-10月之间核准了12个。“十四五”期间,已经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金额为3451亿元左右。

“不容忽视的是,新型储能的增速非常快。去年新型储能新增2.4GW,同比增长74.5%,高于全球的增速。”李臻表示,去年山东依托共享储能的创新模式,在新增市场中排名第一;江苏和广东延续了用户侧、电网侧储能的发展,在新增储能市场中占比靠前;内蒙古基地的储能投运以后整个内蒙古新增储能规模也在快速上涨。“我们正在统计新型储能规划和投运的项目,预计第三、第四季度会有大幅增长。”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协同发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引领全球的新能源相比,国内储能发展有所滞后。据粗略估计,到2060年,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大概在10亿千瓦左右,其中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的V2G将扮演重要角色。

抽水蓄能专家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火电机组有序退减、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快速渗透、灵活性资源合理配置三方面的关系。我国提出2030年风光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按照15%配置储能的规模估算,至少需要1.8亿千瓦的储能。“目前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发展规模都相对滞后,需要共同发力、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储能虽然发展滞后,可预测的是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将发挥互补作用。我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新型储能受站址资源约束较小,布局相对灵活,且建设周期较短。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在开发时序、建设布局和响应特性等方面可充分互补,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不同的储能形式应用场景有一定区别。”上述专家表示,例如,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原理与抽水蓄能类似,我国在发展沙漠、戈壁风光资源,尤其是缺水的大型风光基地,可以考虑配置压缩空气储能。

因地制宜配置储能

谈及储能行业的发展,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白建华认为,电力系统的电源侧和需求侧发生的变化,对储能的发展提出要求。电源侧接入大量靠天吃饭的风光发电资源,以及需求侧终端部门的电能替代,极大地改变了负荷曲线。需要综合考虑电力需求总量、特性、区域分布等特点,对负荷曲线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分析,从而确定所需要的储能规模。

在白建华看来,储能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几方面:一是关注混合型的发展趋势,即水电、抽蓄、风光电的组合开发;二是关注两部制电价的发展,相比较于辅助服务市场定价简单易行,可以有力地调动新型储能的积极性;三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关注新型储能的安全、寿命和成本问题,并判断与抽水蓄能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为支持储能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前期政府推出政策,调动社会积极性,实现储能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认为,虽然新型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很多,但目前从经济性、安全性角度来看,还没有达到与其他技术公平竞争的阶段。同时,由于市场主体立场不同,对待两部制电价的水平与结构认识不一致,需要加强与企业、市场主体等深入交流,探讨社会转型成本最少的方案。

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自强表示,从资本市场看,必须利用市场手段来发展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要产生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一是为配合新能源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配套储能,避免盲目上马新基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避免对储能技术的过度保护,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

原标题:储能跟不上新能源电力步伐,众专家把脉会诊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