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华润赤壁车埠12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迎来桩基施工完工节点,正进行光伏板大面积安装施工,冲刺年底正式并网投产。
该项目位于湖北咸宁赤壁,总覆盖面积65万平方米,是咸宁市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和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工程,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光伏+”模式建设,建成并网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43亿度,节约标准煤4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5亿吨。每年为当地带来近亿元收入,推动咸宁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增添动能。
“实际施工期不足百天,为确保年底并网发电目标,团队要提前摸底施工区域实现精细管理,24小时三班倒,根据工期倒排节点,采用分片区交叉作业,做到全区域大干快上。”项目经理李磊表示,项目以技术交底、救援演练等活动筑牢安全意识,就光伏项目编制针对性样板引路制度,对固定支架、光伏板等材料实行专项抽检,做好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中建三局项目团队采用“装配式一体化安装技术”,利用结构计算软件,将光伏支架、组件整体拼装后进行受力模拟分析,寻找光伏组串最佳吊点位置。同时设计辅助吊具,计算机模拟完毕后,现场试验,验证整体装配式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传统水上施工平台多采用浮筒等组成施工平台,灵活性较差。对此,项目团队开发一体化施工平台,利用榫卯或螺栓实现快速拼装拆卸,通过在四周设置液压伸缩杆插入水底实现平台的稳固,搭载驱动模块,使施工平台可在水上灵活移动,有效保障施工的精确完美。
智慧应用贯穿了项目运维过程,项目团队利用“渔光互补”项目水源充足的天然优势,以大流量过滤器净化处理清洗水源,在组串支架上安装水管及扇形喷嘴对组件进行喷淋冲洗。同时,结合灰尘对发电量及收益影响等数据,制定清洗频次,确保获得最大清洗收益。
由于鱼塘分布复杂,组件背面温度难检测,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无人船+视频监测+图像热成像技术并加以改进,制定水上巡检路线并实时对光伏组件背面温度进行检测,结合空中巡检无人机实现智慧化巡检,提升巡检效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70%的施工作业。
原标题:湖北赤壁:渔光互补年发电超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