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常州的车用动力电池产量超过57GWh,在全国占比三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一。如果看实际产能,常州以超过61GWh位居全球第二,排在第一的是LG在波兰的生产基地,颇具关注度的福建宁德则位居常州之后。
事实上,动力电池还仅仅是常州新能源产业体系中的一角,强势的新能源产业链实力,已经让常州悄然锁定“新能源之都”。
从无到有,常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
与很多城市一样,常州的新能源产业最初也是一片空白。在2009年国家“十城千辆”工程启动的两年后,常州也迈出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十余年时间,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在近两年更呈现爆发态势。
就以前文提及的动力电池产业为例,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常州拥有四家,不仅有大名鼎鼎的“宁王”落地,甚至还培养出了自己的行业巨头。
如位列全国装机量第三的中创新航,其大股东就是常州金坛区政府,该企业2021年创新下了江苏创投圈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并于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同样名列行业前十的蜂巢能源,也是在落地常州后快速崛起。
除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强大优势外,常州还汇集了众多车企巨头,如比亚迪、理想、北汽、东风、众泰等等。其中,比亚迪常州汽车产业园规划新能源整车年产40万辆,达产后年产值将超600亿元,并投资100亿建设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而理想汽车在常州,仅用两年就实现了年产10万辆目标。
除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常州还发力太阳能光伏产业、智能电网、风能、氢能等多个新能源赛道,并且均快速超车,实现行业领跑。
打造产业闭环,常州锚定“新能源之都”
在激烈的新能源产业厮杀中,常州的脱颖而出有些出乎意料,但也顺理成章。常州的工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是中国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苏南模式又再次让常州成为标杆。
拥有如此工业底蕴,也让常州在新能源发展大潮中应势而起,观察常州新能源产业,也是有着鲜明特色。
赛道多,产业链条规模大
在新能源各个赛道领域,常州都有布局力,而且在每个领域都形成了深入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前文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就非常典型,其已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充电桩等,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4%,而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囊括3400多家产业链企业。
龙头多,集聚效应明显
在每个领域,常州都有处于领跑地位的龙头。在动力电池领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比亚迪、理想汽车、上汽、东风,在新能源光伏产业有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在智能电网装备领域有安靠智电、博瑞电力。
强势龙头的主导,有力的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并拉动形成了规模性的集聚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
成果多,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
常州的新能源强势不仅体现在产值上,也在技术上形成了强大优势。如在动力电池方面,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动力电池相关专利4444件,位居全国第一,近三年新增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52个,获中国专利奖4个。
又如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导研发的高效PERC电池产品,能量转化效率达到24.5%,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而该实验室带动企业申请专利2300多项。
还有智能电网方面,华鹏变压器研制出世界首台容量最大的干式变压器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用机舱安装变压器,万帮德和研发出500kW大功率充电设备、毫秒级电网紧急救援系统等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此外,中国首个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也在常州金坛投产。
目前,常州已经形成了覆盖太阳能光伏、风能、氢能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存储,新能源输送以及新能源利用的“发储送用”新能源产业闭环,“新能源之都”已经呼之欲出。
剑指万亿,常州新能源还有更多想象
根据规划,常州计划到2030年左右将新能源装备制造打造成万亿级产业,届时,常州新能源产业将在全球的新能源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位置,按照目前态势,常州这一目标势在必得。
面向新能源的后续发展,常州选择的下一个抓手就是智能化+数字化。这方面,常州的钟楼区很有看点。
对比常州其他行政区,钟楼区的产业标签一直就是“智能+制造”,拥有赛兹、冈本工机、依索沃尔塔、华东云计算基地等相关产业项目,而钟楼区的300多家规上企业中,超一半以上正在或已经实施数字化转型。
钟楼区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微亿智造”联合打造的常州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已集聚近600余个人工智能模型,涵盖超300个适应不同场景的功能模块,为常州的“智改数转”提供了强大助力。
2022年10月11日,“云联五洲—常州市与东久新宜”云签约仪式举行,钟楼区又迎来总投资额5亿美元的华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
该项目将发挥东久新宜在智慧物流、城市更新、数据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钟楼区打造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货贸结算中心于一体的产业基地。这无疑将进一步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赋能,加快行业效率优化。
可以期待,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加持下,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无疑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在这些领域,常州确实走在了行业前沿。
随之而来,新能源产业东风也将成为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 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战略目标的重要臂助。
原标题:常州锚定“新能源之都”,剑指万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