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大先研院,安徽省投入数十亿元,在项目申报、科研经费、人才引进、产业引导等方面重点支持;中科院系统的百余家科研单位,在这里提供创新项目寻找与资本对接的机会;中科大则调动海内外校友资源,吸收先进项目落户,并给予学生“干中学”的机会。产学研用之间的体制障碍被合力打破,协同创新的力量得到释放。
“我们是个兼具大学、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特点的"四不像",目的通过改革建立类似硅谷的创新生态。”中科大先研院院长助理陈林介绍,先研院成立一年多来,已引进“创新人才31名,培养硕士近千人。成立创新企业110家,注册资本金近6亿元,开发新产品60项。
到目前为止,中科大先研院已建立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未来网络运营与管理中心等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10家。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微软、Intel等海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单元34家,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亿元。先研院内科研团队已经申请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为5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据了解,以中科大先研院为先导,安徽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新体制协同创新平台,为安徽打造“江淮硅谷”提供创新动力。
发展突围:“创新元素”成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
5个人创立的公司,2012年6月上线,当年“双十一”卖出766万元,到2014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在安徽芜湖,食品电商“三只松鼠”从零起步,用3年时间圆了创业梦。在傻子瓜子和洽洽瓜子的家乡,新经济催生出新的“行业第一”。
3个月卖出100万个,5个月卖出200万个,7个月卖出400万个,到今年9月出货量超过1000万个——小米手环,这款来自安徽合肥华米科技公司的创新产品,仅上市10个月就占据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25%的份额,超越三星等巨头成为行业世界第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创新企业从安徽涌现,这既得益于“新徽商”的锐意进取,也得益于安徽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完善。
作为全国第二个、中西部第一个“创新型省份”试点省,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产业、企业、城市、体系和政策环境“五位一体”建设,实现从传统科技评审立项支持到后补助和奖励支持等“四个转变”。突出创新活力,把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举措。
“当地政府给创客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更提供一系列资金、政策支持,我们就在芜湖安了家。”“三只松鼠”公司创始人章燎原介绍留在安徽创业的初衷。
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今年上半年,安徽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达662个,培育微型企业4000多户。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3.1万户,增长13.1%,新增注册资金持续增加,其中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倍,美元增长65.4%。
今年以来,“
光伏扶贫”在全国不少地方成为热点。这种起源于安徽的新型扶贫项目,将创新产业与扶贫脱困相结合,通过在贫困农户房顶上、庭院中安装“
光伏小电站”,并网发电后能给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因收益稳定、风险较小、可持续,很受贫困农户欢迎。
今年6月,安徽省政府出台意见,计划今后6年帮助1000个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以及30万户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创新与扶贫相结合,将为安徽“十三五”全面脱贫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