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标准建设为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擎起一盏明灯
日期:2022-10-2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uxiaoyu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其6大重点任务中,除了第3条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外,其他方面也与整个储能产业发展有关联性。因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自身的事,必须站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站在能源变革和双碳目标的角度,站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角度,认真审视适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建设问题。

企业微信截图_20221021100140

作为专项推动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的重磅文件,《行动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系统性强,储能必须与能源其他领域协同创新发展,要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二是专业性突出且范围广,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离不开对各种能源路径的钻研和认知,既要深入其中,又要聚合这些能源出力路径形成整合能力,虚拟电厂便是其中关键之处;三是富有前瞻性,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成为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要推动重点标准走出去,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能源产业要走出去,没有国际化能力是难以引领全球的。

产业发展,标准不能滞后。储能专业门槛很高,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储能更是要把标准工作尽量做到前面,因为储能还具有民用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功能,因此,“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推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储能电站安全等新型储能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储能要发挥自身价值,就需要融入到大电网中去,除了要加强储能项目自身生产管理的标准建设外,还需要细化储能电站接入电网和应用场景类型标准,完善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设计、测试验收等标准。随着储能项目和可控充电负荷的不断增多,虚拟电厂将成为管理储能电站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虚拟电厂领域重点标准制修订便成为应有之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型储能产业走在全球前列,是因为其在成熟的电力市场下发展,对储能行业的监管相对细致到位。最新数据显示,2022-2027年美国新型储能拟建规模达25.33GW,并严格执行分类监督管理,包括完工待批准的、在建超过50%的、在建不超过50%的、完工但未投运的、批准未建的、未建待批准的及其他等各类,尽管如此,美国储能电站依然有安全事故发生。

我国储能市场目前显然还不成熟,大多数储能电站并未大规模调度并网,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低的情景下,储能安全性管理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一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5%到50%甚至更高时,会对电网的消纳能力和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配置安全度高的储能系统以应对电源端和负荷端的随机变化成为刚需和必然。

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近期调研看,目前我国储能产业的产能利用率还较低,低于20%甚至低于10%的都有。特别是今年以来,储能电池及其材料领域投资规模巨大,动辄上百亿,但储能电池回收这块,几乎无人问津,回收标准该如何制定?如果不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又如何构建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核算评估标准?这就需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加强对市场无形之手的调控,《行动计划》无疑为未来能源市场发展铺就规范之路,也为储能市场化发展奠定可供依据的指南,《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亦或将很快印发。

当然,要把储能产业标准做扎实,还有很长很细致的工作要做,经费、人才、经验、培训等都要到位,全生命周期管理、并网调度、虚拟电厂、经济性测算、商业模式构建、建设运维等等,门门都是学问,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

况且不同储能技术路线要求各不相同,均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做标准化认定、检测、验收、监管等,同时还离不开示范实践,离不开数据积累,这背后又是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储能产业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标准化提升之路依然是任重道远。
 
原标题:标准建设为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擎起一盏明灯
 
相关阅读: 储能产业 标准化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