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铸链强链扩圈 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日期:2022-10-1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日前,深圳首个建成并投用的市级氢能产业园区——盐田区国际氢能产业园正式揭牌,将打造集研发、生产、示范作用为一体的氢能产业基地,争取5年内培育2至3家氢能上市企业。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包括深圳在内,国内多地密集出台有力举措,积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各地政策持续加码,产业资本、风险投资不断介入,氢能产业当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企业正在抢抓机遇,在‘制—储—运—加—用’等环节积极创新,争取实现更多产业化项目落地,以带动产业链技术突破、降本增效,并进一步向多元化下游应用发展,未来氢能将在除交通以外的工业、能源板块发挥更大作用。”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张祎莹告诉记者。

政策加码 各地急扩“氢友圈”

“‘建设大湾区氢能产业示范港’已写入2022年盐田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盐田区国际氢能产业园能够充分发挥盐田港示范应用场景等优势,不断聚集氢能产业联盟的‘氢友圈’。”深圳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汪大鹏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作为世界重要港口之一,盐田港于2021年就已陆续开展包括氢燃料电池半挂牵引车在内的运营测试。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吸引了氢能产业链企业。中广核资本、深圳氢蓝时代、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氢时代等部分产业链代表企业率先注册,加入深圳盐田区国际氢能产业园。

为吸引更多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堆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头部企业落地,深圳盐田区还计划与中广核资本设立“湾区零碳科技产业基金”,持续引进、孵化科技含量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企业,争取五年内培育2至3家氢能上市企业。

据了解,当前,深圳另外两个市级氢能产业园区正在龙岗国际低碳城、龙华求雨岭加紧建设中,以这三大产业园区为核心,深圳将围绕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核心环节,集中建设配套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聚、营造发展生态。

呼朋引伴组建“氢能朋友圈”的,不止深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0%的省份已着手打造氢能产业园区,规划在建或已开园运营的氢能产业园区接近60座,规划投资总规模达万亿元以上。

除了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各地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也在不断加码,仅在刚刚过去的8、9月份,国内多地出台的氢能专项政策就多达20项,涉及中长期规划、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业链打造等多个领域。

铸链强链 研发+产业化齐头并进


虽然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但从产业规划看,各地均从制氢与加氢设备研制、加氢站设计与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制造、整车研发制造、应用等多个环节进行氢能产业链布局,同时积极探索氢能在交通、工业、民用等领域的应用。

10月9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5年,山西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协同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基本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9月30日,深圳出台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氢能研发和产业化可以申请补助,重点支持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材料、储氢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等领域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北京在8月11日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符合要求企业优先纳入“强链工程”支持范围;鼓励创新主体组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载体并给予资金支持,支持首创产品及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支持供应链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行动;推动氢能“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广州南沙此前出台氢能产业扶持办法,对氢能企业办公研发及生产厂房给予租金补贴支持;支持制加一体站及油氢气综合能源建设;对企业制造的电堆、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经认定给予不超过5万元奖励,对首台(套)装备给予销售价格30%一次性奖励;给予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30%购车补贴等。

加速布局 上市公司频频落子

氢能相关产业已经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据华宝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氢能产业基金达56只,募集资金规模达127.9亿元。

氢能产业股权融资也延续去年以来的火热态势。“今年上半年共发生融资事件21笔,融资金额15.9亿元,融资数量和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137%。”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说。

上市公司也频频加码氢能赛道。

9月,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石化将建成加氢能力12万吨/年左右的加氢站网络,全力满足消费终端加氢需求。

东华能源也于9月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5年内预计投资超千亿元共同打造零碳产业园,助力园区内的氢能产业具备世界级核心竞争力。

阳光电源此前公告,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公司控股股东曹仁贤等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合肥阳光仁发碳中和投资管理中心,重点投资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成长期项目。 

原标题:铸链强链扩圈 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