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能源”,追踪和衡量了82本领先的自然科学期刊上“清洁和可负担的能源”领域的科研产出。“清洁和可负担的能源”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七(SDG7)。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中国的SDG7相关研究产出位居全球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中国清洁能源科研产出为何能夺冠?
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两大问题——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中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决能源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以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人类历史上,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一直交互进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颠覆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这样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本质上依赖科技革命,也是我国清洁能源科研产出大增的市场逻辑。
“份额(Share)”是自然指数主要衡量指标之一,2015年至2021年SDG7相关研究里,中国“份额”增长超过300%,增幅高达324.1%,是该领域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自然指数SDG7相关产出增长最快的30家机构中,中国机构也占据主导地位,上榜的非中国机构只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印度科技学院,分别居于第28位和29位。如此快速的增长,充分显示了相关需求的强劲。
这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坚定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禀赋偏煤,转型有困难的一面,但也恰恰可以从低碳转型中获益更多。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这种理念选择的自主性也体现在科研选题的自主性上。自然指数数据显示,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英国在SDG7领域发表的文章,80%以上都涉及其他国家的共同作者。相比之下,中国是产出前30强国家中唯一一个非国际合著文章多于国际合著文章的国家。
当然,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清洁能源研究有自主选择,也重视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与佐治亚理工学院、清华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排名前三的机构间双边合作。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国和新加坡则是排名前三的国家间双边合作。
总之,中国清洁能源科研产出夺冠,是自主选择,也是实际需要。期待科技创新带来的能源革命,为中国开辟发展坦途。
原标题:中国清洁新能源科研产出夺冠,是自主选择也是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