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爆发“前夜”已至。
当前,液流电池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各路玩家持续涌入液流电池行业赛道,全钒、锌溴、铁铬、锌铁等液流电池技术路线百家争鸣,其中全钒液流电池产品技术成熟最快、商业化最早。
全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相较锂电储能,其具有安全性高、扩容性强、循环寿命长,能满足长时储能需求等优势,一时间成为储能赛道“新宠”。
日前,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全球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200MW/800MWh)一期工程(100MW/400MWh)已并入辽宁电网,预计10月中旬投用。而2021年以来国内已有数个百MWh级别的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陆续启动。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上半年,在建独立储能电站中钒电池的规模已达302MW/1104MWh。
就在20天前(9月20 日),三峡能源新疆250MW/1GWh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开工。据悉,这是国内首个GWh级全钒液流电池开工项目,并将于2023年底前并网。
同月,中核汇能发布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公告,总储能规模5.5GWh。此次中核汇能发布的集采中,其一标段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采购规模为1GWh。这也是国内首次采购GWh级别全钒液流电池项目。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分析,液流电池将是继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外最具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成长确定性较强。
上游巨头争相入局
GGII认为,现阶段全钒液流体系是产业化最成熟的液流技术路线,也是有望最先爆发的市场。
当前,钒电池产业链中重要钒资源被控制在国内上游钒资源高度集中在钒钛股份(原攀钢钒钛)、河钢股份等少数几家供应商手中,而这几家上游材料企业纷纷入局钒电池项目。
9月8日,攀钢钒钛证券简称正式变更为“钒钛股份”。对于更名原因,公司表示,目前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公司战略重点发展业务。为准确体现公司主营业务,改善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行业定位认知,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将证券简称变更为“钒钛股份”。钒钛股份拥有全球最大的钒产品产能,产能折4万吨五氧化二钒/年,原料优势显著。
就在更名前一天,公司抛出了22.8亿元的定增预案,拟募资投建项目包括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等涉及钒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
钒钛股份表示,募投项目通过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攻关,集成从钒渣—浸出液—高纯钒—电解液—高能量密度电解液低成本制备工艺和系列应用关键技术,形成全产业链的成套技术及装备。
除了上游企业,今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性较强的钛白粉企业亦开始布局钒电池项目。
7月13日,龙佰集团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拟投资25亿元,新建年产3万吨五氧化二钒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建设完成。
同日,中核钛白公告,将与伟力得设立钒电解液制造合资公司,规划总产能100万立方米,首期建设30万立方米。此前,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在甘肃省建设钒电池储能产业链。
9月10日,龙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攀枝花保有钒钛磁铁矿资源量1.33亿吨,其中含钒金属氧化物资源量32.36万吨。公司氯化法钛白粉每年产生的废酸中含钒资源量3000吨,目前已建成800吨/年五氧化二钒生产线。同时,公司3万吨/年铁精矿提钒项目正在立项备案,未来将积极推动铁精矿提钒产业化。
而作为钛白粉产业的上游企业、国内钛精矿龙头安宁股份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在钒清洁提取以及钒电解液制备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钒电池初现产业繁荣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大连融科、普能世纪等钒电池企业,与攀钢钒钛、河钢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钒电解液的生产和液流电池的推广达成合作共识,提前锁定上游优质稀缺的钒矿资源供应产能。钒电池储能逐渐呈现产业繁荣现象。
9月30日,湖北襄阳市投资109亿元的华润大力枣阳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签约。
9月28日,在甘肃瓜州县北大桥高载能产业园内,寰泰储能瓜州年产300MW全钒液流储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加紧施工。
9月中旬,海德股份与永泰能源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的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规划,德泰储能的业务将以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为主,并以此推进在储能材料资源整合、提纯冶炼、储能新材料、电解液加工、电堆、装备研发制造和项目集成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新能源及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套储能解决方案。
而较早入局钒电池储能的上海电气也在近日表示,截至目前,其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钒电池在手订单储备量接近3GWh,在海外、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海外市场也取得了市场突破。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完成交付50余项钒电池储能项目,国内外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0MWh,应用场景覆盖风储、光储、风光储、微电网等多个应用领域。
据悉,全钒液流电池在全球已经具有多个多年的示范项目在运行,产业化效果和可靠性验证明显高于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
但行业仍需要突破的是,尽管钒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已经低于锂电池,但初始建设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的投资动力不强,后续或仍需要政府层面进行推动,制定可有效执行的价格补偿机制和长时储能产业政策。
GGII也表示,钒电池产业化最大的问题是电解液成本较高,且变动随着贵金属期货变动明显。预计十四五期间,供应链产能持续扩张与电解液租赁等商业模式的开展,才可能进一步降低液流电池供应链成本。
原标题:钒电池储能爆发“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