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下称“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打击涨价组合拳
8月17日,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三部门要求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而在工信部网站的新闻中,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疯狂的价格
8月3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因硅料负库存状态持续,长单集中签订期延后,硅料价格持微涨态势,致密料和复投料成交均价超过30万元/吨,涨幅在0.4%左右。 这是2022年以来硅料价格第29次上涨,价格创下十年新高,较2021年初8万/吨的价格,涨幅更是超过2.5倍。
一周后,9月8日,本应该再次公布价格的硅业分会发布告示称,近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供应链价格持续震荡上涨,冲击晶硅光伏产业稳定运行。为避免安泰科采集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决定自本周起,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
至此,这一从2014年开始,每周三定时发布,在业内有“晶硅产业链风向标”之称的硅业分会多晶硅周评宣告暂停。而暂停的背后,毫无疑问是一年多来多晶硅原料价格难以控制的上涨态势。
10月9日晚间,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214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长259.98%-266.71%。Q2净利70.29亿元,据此计算,Q3净利预计91.76亿元-95.76亿元,环比增长30.54%-36.24%,三季度单季净利料将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叠加了“双碳”、大基地建设、整县推进、全球通涨等多重因素,光伏产业在过去1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也是光伏产业链价格——尤其是硅料价格——暴涨的最直接因素。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19.65GW,同比增长156.9%。
疯涨周期或将结束
过去10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多次的周期性发展,硅料也经历了多轮价格波动。尽管碳中和趋势下全球光伏发展长期看好,但随着需求增长速度放缓、产能扩张,硅料价格的暴涨周期可能即将结束。
据集邦咨询统计,上周硅料签单价格大体持平,且长单较少。有料企反馈,近期小部分下游企业在询价时,观望心态增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余量放大,硅料此次旷日持久的涨价大潮,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结束。多方测算,2023年多晶硅价格将开启下行通道。
此前光伏产业链的大幅度涨价直接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导致终端大型光伏电站投资陷入滞缓。这也是政府积极出手进行调控的直接原因。
第四季度是国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装机的传统旺季。业内此前曾担忧涨价会导致旺季不旺的现象。
不过在进入四季度之后,硅料新的产能开始逐渐释放,产能扩张的脚步可能会直接抑制涨价的趋势。在硅料环节,目前单晶致密块料主要价格维持每公斤303-306元范围,长假之前整体价格趋势趋于平稳态势,散单价格仍有较高位置成交,但是主流价格区间已经逐渐平稳。
硅片价格则保持平衡,一线企业近期公布的报价维持不变。相较之下,电池片价格出现了继续涨价的趋势。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上下游出现价差反转,或是光伏产业价格中枢分化的预兆。此前,光伏产业链盈利能力一直呈现从上游硅料至中下游组件递减的特点,涨价传导亦是如此。此次电池片“逆势”涨价,说明下游旺盛需求使电池片盈利改善,实现了困境反转。
总的来看,光伏产业链的价格疯涨状态将在市场+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扭转。在下游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链有望实现稳步健康发展。
原标题:打击涨价潮!三部委约谈光伏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