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与浙江省能源局联合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32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
大会以“共创储能新价值,共建市场新格局”为主题,聚焦新型储能安全持续发展,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政策机制、资本市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913家产业链企业,3317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154家企业展示了储能产品,可谓盛装出席,涵盖系统集成、电芯、PCS、BMS、集装箱、消防、检测认证等新型储能全产业链。
9月9日下午,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敬东在“电力辅助服务&现货交易专场”分享了主题报告—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角度谈储能的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以下为演讲速记内容实录:
谢敬东: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坚持到现在,大家辛苦了,说明大家对储能是真爱,向大家致敬。
刚才我听了几位专家的演讲,我也深受启发,讲得非常好,各自从自己的实践出发,谈了储能的相关发展前景、技术。我是搞政策研究的,所以我讲的问题可能天马行空一些,宏观一些,如果说我讲得对,我们以后共同推进,如果我讲得不对,请大家一听而过。
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储能大会还这么热闹,说明什么呢?反映了当前对储能发展的共识,这个共识我认为无论是在电力行业还是在整个社会,都已经形成了,我们的资金也好,技术也好,人才也好,都出台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储能发展还缺什么吗?在我看来,最缺的可能是政策,并不是我搞政策研究,为政策说话,在我看来确实政策的制定,已经落后于我们储能的发展形势。我说一个情况大家就知道,我们储能的发展空间在哪呢?在于电力系统的过动性,电力系统过动性越大,我们的空间就越大,我们赚的钱就越多。
但是反过来我们在电力市场运行的时候有一个要求,波动性越大的时候,我们市场要管制的,要干预的,是不允许的。不允许限制的是什么呢?限制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储能的电价空间。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我们的电价里面没有专门为我们的储能设置价格空间,大家听到的都是上网电价,听到的都是销售电价,没有我们储能的空间。我想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看一下我们的储能到底怎么发展,定位在哪里,往哪条路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一下我们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什么,从目标出发,我们再去寻找储能的定位。
这张片子是我整理的,我们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情况,我们的起步是在1998年,1998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纷纷启动了电力市场,也就是说我们起步的时候,并不比世界上晚多少,但是我们现在差距很大,差距在哪呢?差距在于我们到底想干什么。海外很清楚,我们就选定市场,但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模糊的。改革的成效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国家在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当中,追求了太多的东西,我列举了我们目前电力市场改革发生的情况,在我认为我们的改革目标是模糊的,于是我去找我们的改革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我就把我们国家这几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文件找出来,这个文件里面,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要求是不一样的。
要求越来越高、约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具体,我们的目标是变的。我就在想我们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就去找,从国家治理现代化里面找到了答案,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我把国家治理的要求放到我们电力体制改革当中来,就是电力市场治理。治理的目标要求是什么呢?答案是以能源电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才是我们的目标。
那什么是契合度?事实上大家很容易想,我们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什么?是个手段,不是目标,仅仅是一个措施而已,但是缺什么呢?缺电力市场治理体系建设,这个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措施,它反映的是什么呢?是政府的意愿,也就是说原来我们说电力市场运行得好,运行得不好,有没有风险,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是契合度是不是满足,也就是说我们大家是不是认同它,契合度这个评价,我列了几个方面,比如说我们电力市场的目标,要和国家能源的战略契合,我们的电价水平要和社会消费水平契合,我们的市场应用成效要和能源禀赋契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评价出市场的好坏。
所以,我把我们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定义为提高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这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这是我想跟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根本目标。
根据这个目标出发,我们去看储能在这中间的定位是什么。首先是从市场建设目标与国家能源战略契合的角度来讲,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双碳”、新能源发展。“双碳”目标下面,我认为我们电力市场当中的主体地位是要发生变化的,原来我们的发电就是为了发电,电网就是为了输电,但是在新型电力系统里面不是的。在新型电力系统里面,我们的储能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能量转移和能量转换。这是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当中的不可或缺性,这个不可或缺性已经被各界政府和行业广泛认同了。
第二个方面,既然储能有它独到的地方,那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给它设计出专门的价格体系来,所以从电能商品的特性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有一个辅助服务的系列商品,而这个辅助服务系列商品作为电能商品系列当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建立相配套的价格空间和交易机制。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是没有做的,虽然我们的储能已经发展到现在,但是从根本上还没有想这件事情。
我在2009年启动华东区域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时候,因为当时是全国第一个起来的,我想的不是储能,我想的是解决发电的问题,现在也没有想从储能的角度出发,想的是解决新能源多了以后电网怎么运行的问题,能不能为我们储能的角度想一想?否则我们储能太委屈了。
那怎么想呢?在我看来,第一,从规划层面上,应该要有储能的规划,大家说现在已经开始考虑了,对,已经在开始考虑了。但是我们现在电网发展考虑的时候,先从需求倒推发电,然后再倒推电网,我们的储能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火候。第二,价格空间,前面几位老师专家都已经讲到了价格空间,我们事实上还是在挤占发电的价格空间,我们没有自己的价格空间。那如果我们有一部分价格,就给予我们储能呢?我们能不能像燃机电厂一定的容量电价呢?第三,从运行环节,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电网当中一部分的功能就给我们储能做呢?不要再和发电、用户来挤呢?
所以如果从这几个角度做好了,才是能够真正建立配套,与储能地位相配套的价格空间。
第二个契合,市场交易价格与社会消费能力的契合。左边的图,很多人是在意它的削峰填谷的作用,但是在削峰填谷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有可能比削峰填谷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低谷的电价拉上来了,把高峰的价格拉下来,价格上也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右边的图,刚才讲到我们的价格是为了和社会消费水平相契合的,不契合的时候怎么办?最近国内前段时间也出现了跨省交易10块钱一度电,美国出现了60块钱一度电,欧洲也出现了很高的电价。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我想我们如果从契合度的角度来讲,政府需要解决一个宏观调控机制,而宏观调控机制有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储能。我们能不能把储能作为政府手上的一个抓手,来调节电价呢?把电价高的时候拉下来。如果说把这个工作交给储能来做了,而且给予储能一定的价格,那我们的储能就有我们自己的一块领地了。可能吗?这是我想第二个契合。
第三个契合,市场运营成效与能源资源禀赋的契合。这个图上面有一条黑的线,这条线叫胡焕庸线,我们看煤炭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都是西北丰富,GDP是相反的,东南沿海相对高一些,西北相对低一些,从上网电价的角度来看,东南沿海电价相对高一点,西北电价低一点,这个等式就成立了。我们从资源+GDP+上网电价,正好可以实现电力输送和煤炭运输,我把这个等式叫做能源胡焕庸线跨越等式。但是这个等式里面还缺什么?我们现在是这么做的,缺什么?缺的就是储能,如果储能放进去了以后,这个等式就是完美的等式,这就是我们的储能空间。
既然有这么一个等式,我们的资源禀赋是这样的,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去布局我们的储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储能空间是非常大的。
这是从契合度的角度跟大家探讨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我们的发展路径。
第一个,功能布局。我们的储能功能到底是哪些呢?刚才前面有专家已经谈到了,我非常赞成,但是我在想,我们能不能采用系统化的设计,从规划角度开始,它到底应该去承担哪些责任。前面提到电力调节,大家都知道了,但我这里还提到了电价的调节,电价调节我认为也应该符合我们储能的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容量电价等等。
第二个,主体布局。从三个方面来,一是行业利益来讲,能不能设定一些指定性主体和竞争性主体,竞争性主体比较好理解,指定性主体是什么?我电网运行,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储能发挥作用,这个功能就是指定给储能的政府意志方面是公益性主体,政府为了控制电价运行,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它的资源是公益性的,在原来竞争性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加上两块来补充它呢?
第三个,区域布局。
具体怎么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说,但是我想把问题抛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是我想跟大家汇报的内容,讲得不对的,请多多批评。谢谢!
原标题:直击储能大会|上海电力大学谢敬东: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角度谈储能的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