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行业上下游巨头的投资“触手”已经伸向了全产业链。
近期以来,沉迷挖矿的天齐锂业斥资1亿元认购锂电池企业中创新航的股份,上游盛屯矿业与伟明环保等公司携手共建191亿锂电项目等消息频频传来。与此同时,亿纬锂能、赣锋锂业也不断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投资。
甚至不限于锂,9月30日晚间,千亿市值的矿业巨头洛阳钼业与“锂茅”宁德时代牵手,共同布局全球新能源相关金属资源。
“我们对于未来和其他龙头企业合作,也会始终保持开放态度”,10月1日,洛阳钼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双方合作的目的是加深上游产业布局,增进双方产业战略协同,基于此,宁德时代不谋求洛阳钼业的控股地位,不会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记者表示,未来锂电产业链的产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产业集群效应也会更加明显,相关企业深度捆绑、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现象应该是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对于行业不断加码是否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万创投行智库总经理段志强分析称,锂电行业也存在波峰、波谷,但归根结底,未来产能过剩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某些质量不合格、技术路线被淘汰的企业上,对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行业巨头来说,投资机会远大于风险。
向全产业链展开“触手” 深度绑定现象愈发明显
实际上,整个锂电行业都在扩张,如今更有向上下游同时展开触手的趋势。
新能源车市场爆发,致使洛阳钼业开发的钴、铜资源紧俏。作为一家主要从事钼、铜等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的公司,市值千亿元的洛阳钼业选择与宁德时代携手。上游开采公司和下游电池公司要怎么合作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是加深上游布局的好契机,对洛阳钼业也是如此。
10月1日,洛阳钼业相关人士向记者回应称,借助宁德时代在电池全产业链的布局和领头地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锁定下游核心用户、拓展产品组合、提升行业地位。此外,洛阳钼业还可以借此机会获得产业链下游企业战略投资,意味着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被业内认可。
对于未来宁德时代是否会参与公司实际经营决策,洛阳钼业表示,现阶段双方的主要工作是推进交易顺利完成,暂未探讨后续安排。
不仅如此,对于锂资源,洛阳钼业向记者表示,公司始终看好新能源赛道,对与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相关的金属包括锂始终密切关注。但会坚守自己的并购原则,机会出现的时候就果断地出手,没有机会的时候就耐心地等待。
“产业协同效应”是洛阳钼业向记者多次提及的词语。
“近两年来,锂电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企业的互相持股、强强联合进而深度绑定合作的现象确实较多”,祁海珅表示,无论是从上游的锂矿原材料到中游的锂电材料加工,再到锂电池生产以及到下游的整车企业,企业间的相互参股、战略投资现象在近两年越发明显。
在他看来,这预示着上中下游企业是对于未来的锂电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比较看好,在这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面前,企业深度捆绑、能产生产业协同效应,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协作能力也会得到同步加强。
祁海珅指出,全球燃油汽车加速新能源电动化的确定性趋势已经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强链、补链,甚至发展成为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的战略性选择,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出现。
他进一步解释称,锂电产业链的属性特点决定,资本+技术的“双密集型”产业需要强大资本的投入来支持和推动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迭代,提高产品的能量密度以及提升产品的安全性等等。
而产业特点也决定了锂电产业链企业需要上中下游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减少“信任成本”,如果孤军奋战研发产品、工艺升级没有协同效应,供应链产品的验证、产品的导入风险都很大。
“与谁结伴同行、与谁为伍、如何同行,这些都很关键”,祁海珅认为,企业之间需要真正的产生产业协同效应、增强彼此的协作能力。
万创投行智库总经理段志强向记者表示,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在下游应用方面主要分为三大方向,包括动力电池、电子消费、储能。目前动力电池是对锂离子电池需求量表现最为强劲的板块。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未来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双重拉动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企业对于未来趋势也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纷纷加码也就不奇怪了。
退潮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低质产品将被淘汰
锂电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也有不少专家提醒,退潮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对于产能过剩的可能性,段志强分析称,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条比较长,从上游矿物资源的开采冶炼,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加工等四大主业,再到电池组装,再到应用端,整个产业链条涉足领域特别广泛,涉及化工、有色金属等。这也就意味着,巨大产业布局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参与机会。在巨大市场前景下,有大量社会资源涌入到这个行业中。
诚然,这种市场自发行为是由经济效益来引导的,并非政府指令,因此会出现一些资源错配的情况。例如现在负极材料的市场供应比较紧俏,推动价格上涨。那么未来也可能会出现另一种资源错配的情况。
段志强举例称,企业被行业景气度吸引,对公司未来在锂电领域的投入进行了规划。但审批、建设都存在周期,在这个几年的周期完成后,可能会出现扎堆投产的情况。
而这时,其实锂电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尤其是动力电池的标准统一性高。盲目入场的企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能否规模化生产、能否保证质量稳定可靠,都要打个问号。
“尤其是对于跨界加盟锂电的企业,如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那就无法通过市场验证。”段志强表示,相对好一些的情况,是技术比较成熟、对生产工艺和客户需求了解比较深刻的企业,可以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研发,未来会存活下来。
面临这种情况,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部分产能过剩。但归根结底,是某些质量不合格、技术路线被淘汰的产品过剩,针对这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行业都会出现波峰、波谷的情况,但未来大趋势肯定是产品质量不断优化,技术含量高、供应稳定的产品可以存活下来”,段志强表示,对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来说,机会还是远远大于风险的。
“任何产业过热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锂电也不例外”,中博联智库特聘分析师张翔向记者表示,如今锂矿的利润持续上涨,大量公司涌入,甚至有一些主营业务不是锂电的公司也跨行业进入,在风口过去后,肯定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唯一的问题是,风口会持续多久。
据他了解,目前我国为动力电池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有50家左右,前10家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90%,但是后40家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而且还有更多企业进入,其实已经隐约有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锂电原材料目前依旧供不应求,尚未到产能过剩的时候。
在他看来,目前锂电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明晰,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目前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只有1000万辆左右,如果将来把燃油车都替换成新能源车,依旧需要大量锂电。在2025年之前,我国对于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会持续加大,新能源车也会保持高速发展,不需要担心此类问题。
不过,他也提醒,目前过多资本涌入锂电,竞争加剧,未来一定会有落后产能被淘汰,可能出现强强联合的现象。此外,现在锂电行业的资金门槛越来越高,今后有其他企业希望跨界进入锂电,资金门槛也会比此前更高。
原标题:上游矿企造电池、下游电池巨头频买矿 锂电行业投资“触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