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推动微电网在城镇和农村落地见效
日期:2022-09-2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zhanganji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探索建设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鼓励具备条件的重要用户发展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

大电网与微电网同步发展被写入能源规划,描绘了我国电网未来运行的崭新场景。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动以及分布式能源建设的全面铺开,微电网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所谓微电网,就是以分布式能源为主,配置储能,实现智能化控制,构成一定区域范围内发配供储一体化的独立微型电力系统。微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载体,更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更有利于促进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大电网基于现有电力系统格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城市和大负荷工业用电需求。与大电网定位不同,微电网主要解决独立主体、广大城镇和农村的用电需求。如果把大电网比作大水库,基地型电源点就属于水源地,超高压就是连通水库与水源的河道,微电网则是分布在广大用户周边纵横交错的沟渠。大电网把大负荷汇集起来实现大范围调度平衡利用,微电网则就近利用资源实现自我供给平衡。

随着能源的转型升级,电网将逐步演化为大电网和微电网两种形态运行,并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市场主体用户,两个电网相互依存、兼容和互补,从而最大化接纳更多新能源电力。与此对应,未来电力市场也将随着电网升级迭代为两大市场,即集中式和分布式电力交易市场。

广大城镇和农村潜在的电力需求为微电网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构建微电网,就地取材、就地平衡、就地消纳,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农村用能水平,还可以极大减少电网辅助投入。

微电网落地见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城镇和农村为基础,开展微电网资源普查和规划。微电网资源普查是一个区域范围内电力供给和需求的总体规划,包括可提供电力的分布式资源和自主消纳新能源的能力,又兼顾与大电网的关系协同。要研究电力输入型微电网和电力输出型微电网两种选项,在网内选准一个相对集中的负荷点作为微电网的重要负荷支撑。微电网规模要因地制宜、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小型乡镇、一个片区、一个负荷中心的辐射区域。同时,要基于长远需求,而不是短期需求。目前,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展开,要结合这项民生工程,早入手、早布局、早谋划、早建设。

第二,按照一体化发展运营模式,制定总体方案推进试点示范。微电网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一定区域内的电力用户,是一个发、供、用、储、控一体化的电力系统。不能以“电网是电网、电源是电源、储能是储能”的思维做单方面考虑,而要一体规划、一体投资、一体运营,任何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等都可以作为微电网投资主体。大电网是多个电力投资主体的集合,微电网往往只有一个主体为用户提供电力;大电网是一个系统,微电网是一个单元。总体方案至少包括电力供给平衡如何保证、储能规模和方案如何规划、整体建设投资如何策划等方面。

第三,从分布式光伏开发切入,以点带面做好长远布局。微电网规划牵扯的环节纷繁复杂,必须选准切入点,提前卡位做好长远布局。应率先从发展分布式光伏切入,以一个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分布式光伏开发为契机,首先完成分布式能源总体规划,逐步完成区域用电规划,然后结合总体方案生成微电网开发方案。此外,还可以从负荷中心切入,通过培育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的负荷点,以点带面辐射分布式资源开发,最终完成对区域电力发展的统筹。

第四,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目前,微电网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和经验可循,如何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平衡各方面主体关系显得至关重要,涉及分布式资源利用、负荷中心规划、储能系统运营模式、与大电网互补兼容及相互支撑、构建分布式电力市场交易等,需要统筹规划。


原标题:推动微电网在城镇和农村落地见效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新闻作者:胡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