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中国风电“出海”:后来者能否居上?
日期:2022-09-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最近,哈萨克斯坦Abay 150MW风电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大型吊车在小心翼翼地吊装着“大家伙”——直径长达141米的风机叶轮……在不远处,已经顺利并网的23台风机正缓缓转动,风机机舱上远景能源的LOGO格外显眼。

实际上,在海外,转动着的中国风机已经越来越多,它们大多跟随开发商一起,开启长途跋涉的出海“旅途”。这次,选中这批风机的是中国上海的一家民企寰泰能源,该项目已是寰泰能源与远景能源携手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的第二批风电项目。

如今,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央企开发商与风电整机商的协同出海已经成为国内风机“走出去”的主要途径。在中国风电发展近40年,中国风机对国内市场的占领越来越稳固的基础上,原来处于“追随”地位的中国整机商开始更加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CWEA”)秘书长秦海岩告诉记者,对于我国风电企业而言,国际化已是产业发展的一大主要趋势,海外市场将是我国风电产业下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之一。

“加快开拓海外市场,会带来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国内风电企业将打开新的增量市场,并加速我国风电技术标准的输出,促使国内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风电全产业链优势将为各国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秦海岩表示。

道阻且长:缓慢的出海步伐

历经近40年的发展,中国风电不可谓不成功。

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在历年的全球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中,超过半数的企业来自中国。2021年,乘着国内海上风电抢装的“东风”,中国整机制造商新增装机规模创新高。在全球海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TOP5榜单中,中国厂商独揽4席,电气风电更是取代蝉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榜榜首多年的西门子歌美飒,成为全球新的海上霸主。

然而,对于全球市场,尽管中国厂商在装机规模及市场占有率方面优势突出,但与国际风电巨头相比,不论是市场分布的广度还是国际化参与的深度,中国厂商仍难与之匹敌。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全球风电供应侧报告》显示,维斯塔斯与西门子歌美飒在市场分布上处于领先位置。2021年,上述两家企业分别在37个和32个国家(或地区)有新增安装。而与之相对,截至2021年底,我国集18家风机制造企业之力,历时多年才将中国风机的出口版图扩展至42个国家。

究其原因,绕不开海外整机巨头领先我国近20年的先发优势。

2007年,华仪风能向智利出口了3台780kW的风电机组,这是中国风机可追溯的最早的出口记录。然而,当时对于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其风机设备已经在北美市场运行逾20年。

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副总监唐大千告诉记者,海外的项目业主方非常看重制造商在本区域展业的“历史记录”。“通俗地说,海外业主更愿意相信已经被本土市场验证过的品牌及厂商。因为越丰富的运营经验,越完整的运行数据以及设备经历越长久的时间检验,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投资确定性和更可预测的项目回报率。”

然而,对于在发展历史及技术基因方面均不占上风的中国风机,海外运营记录和历史数据的不充分可能成为拖累其市场拓展进度的重要原因。

“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在海外市场,中国风机在完整生命周期的运行记录方面并不占优,但同样的标准,维斯塔斯已经积累了完善的数据。因此,从风险和确定性角度来看,中国的风机品牌在海外的招投标中可能难获优势。”唐大千表示。

除此之外,秦海岩告诉记者,风电整机商的出海存在很高的准入门槛。“整机商的出海不仅仅是卖风机,关键是要完成风电项目建设。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熟悉各国的政策法规环境,还需要参与融资、认证、物流、施工安装等诸多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套体系。”

更重要的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依赖“本地成分要求”政策,开始对中国整机企业的出海附加更多要求。

远景能源全球副总裁徐刚表示,“通常海外项目会要求中国整机商使用一定比例的当地原材料以获得招标或融资机会,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在国际激烈竞争下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整机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领域下功夫,才可以在本地化政策、供应链柔性、产品可靠性和成本等需求中达成平衡。”

行则将至:海外的突破

尽管困难重重,步履蹒跚,但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风电在海外赛道的“长跑”已经越来越稳健。

根据CWEA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向海外出口风电机组886台,容量超3GW,同比增长175.2%;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经出口风电机组3614台,累计容量达9.64GW。

与此同时,国内龙头整机企业的海外业务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风科技海外订单量达2711MW。其中,在阿根廷市场,金风科技已成为当地第三大风电整机企业。近日,金风科技在乌兹别克斯坦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其成功签约乌兹别克斯坦Zarafshan 500MW风电项目。据了解,这是目前中亚最大单体项目。

2021年,远景能源出口风机326台,容量超1GW;2022年,远景能源又接连在印度市场斩获订单,计划交付596台智能风机,容量总计接近2GW,创造中国风机品牌赢得单一海外市场的最大订单纪录。

同时,为确保风机高效交付,远景能源已在印度设立工厂。预计大部分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交付并网。

更重要的是,除了国内一贯比较强势的陆上风机之外,在海上风电领域,风机的出海同样有亮眼表现。

2021年,海上风电机组首次实现出口,容量为324.8GW,均出口至越南。其中,明阳智能在该领域的突破尤为明显。

明阳智能副总裁叶凡表示,“过去两年,明阳智能在越南获得了中国整机商在海外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项目机组订单,总容量达到375MW;在日本也斩获了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订单;在欧洲,明阳智能已经吊装地中海首台海上风电机组,这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成功进入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另外,明阳智能还与欧洲的一些头部开发企业以及一些浮体公司合作,取得了2个漂浮式风电示范项目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成绩的背后,除了国内整机企业不断创新、弥合技术差距之外,国内完整、配套的产业链优势逐渐显现。

秦海岩向记者表示,目前,不仅国内风电整机企业能够提供极具技术、质量、价格竞争力的丰富机组产品组合,同时,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即便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中国的制造基地也是其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

“国内生产的发电机、轮毂、机架、叶片、齿轮箱、轴承等的产量占全球60%~70%。以维斯塔斯为例,其中国制造基地每年的交付量在全部交付量中的占比已超过50%。”秦海岩补充道。

更重要的是,唐大千告诉记者,中国风电全产业链的打通及本地化,使得国内整机企业得以在席卷全球的负利润风暴中仍拥有相对满意的利润表现。

2021年,国内5家上市风电整机企业业绩高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三一重能的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16.65%、125.69%、183.13%、21.68%、22.93%。2022年上半年,上述5家企业分别实现净利润19.2亿元、24.48亿元、2.95亿元、1.14亿元及7.98亿元。

厉兵秣马:向着海外进发

实际上,当前,全球风电正面临严峻的供应链挑战。

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受能源价格通胀、专业物流成本飞涨、人工成本暴涨、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供应链中断以及激进的电价招标等多重因素影响,西方风电整机商在过去两年中亏损超过34亿欧元,仅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损失近15亿欧元。

为应对上游成本的快速上涨,改善盈利状况,海外风电整机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涨价策略。彭博新能源财经显示,2022年上半年签订的风机协议价格高达92万美元/兆瓦,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增长18%。

全球风机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国与全球其他风电市场的定价差距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及技术的进步,风机价格不升反降。金风科技投资者演示材料显示,2022年6月,全市场风电整机商风电机组投标均价1939元/千瓦,相比去年同期降低25.25%,相比抢装阶段的价格高峰已经“腰斩”。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风机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优势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受低价影响,尽管中国整机商整体财务表现亮眼,但是在过去5年中,利润也受到一定程度侵蚀,2021年EBIT(息税前利润)比2016年低32%。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海外市场(尤其是像越南这样还有补贴的市场)已经成为整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企业开始以更大力度拓展此类市场。”

秦海岩也向记者表示,经过长期的积累,我国风电设备出口正在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指数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市场体量、市场熟悉程度及能源结构战略性转型等因素,中国整机商的出海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唐大千向记者分析称,短期来看,中国风电整机商的市场格局仍将是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拓展海外。

根据CWEA统计数据,2017年~2021年,中国风电整机市场中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6.6%、95.4%、96.7%、95.3%及97.6%。同时,中国风电市场体量庞大,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3.6GW,仅中国就贡献了装机总量的51%。并且,伍德麦肯兹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装机容量将占全球总装机的48%以上。

基于此,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国内风机出海不会是一场速赢,而是循序渐进的积累和长期的规划。

唐大千告诉记者,想要决胜海外市场,国内整机企业必须修炼更加深厚的内功。“市场和布局越是全球化,对全球风险的敞口暴露得就越多,目前在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本地化供应链的保障下,国内整机企业可以对全球海运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形成一定程度的免疫,但随着出口规模和比例的扩大,今天困扰西方整机企业的问题,我们迟早也要面对。”

“海外市场更看重全生命周期内风机的价值,因此,我们的价格优势并非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想要真正在全球市场扎根,安全性、稳定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才是更核心的价值。”唐大千说道。

原标题:中国风电“出海”:后来者能否居上?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经营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