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这一地成光伏制造产业链“新宠”,涌入超千亿投资,哪些龙头在“瓜分”内蒙古?
日期:2022-09-2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提起内蒙古,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还是遍地的“黑金”?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问起当地人,他们更习惯用“羊煤土气”来简明扼要地形容这片土地,特别是煤炭,去年,自治区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10.4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内蒙古正在经历并见证从煤炭到新能源的大跨越,当地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稳步助力践行“双碳”目标。

去年以来,内蒙古越来越多地成为光伏制造企业的投资首选地。从上游的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到中下游的隆基绿能、东方日升等企业,内蒙古的光伏制造产业正从集中在某一两个环节拓展至全产业链协同布局,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地区正重塑中国光伏制造产业格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内蒙古新签或已落地光伏制造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多个自治区经济强市在招引光伏项目的擂台上同场竞技。内蒙古光伏制造产业的投资浪潮也预示着国内相关产业链正大规模向西迁移,业内人士普遍向记者表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相对低廉的电价以及政策层面的不断加持是内蒙古光伏产业崛起的关键。

内蒙古多个经济强市同场竞技


今年4月,TCL科技与协鑫集团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8月25日,TCL与协鑫集团合作的呼和浩特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暨10万吨颗粒硅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从签约到开工仅仅过去四个多月。用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话来说,该项目“以最快速度取得备案、安评、能评、环评等手续,创下协鑫投资历史上审批手续最快的多项纪录。”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参与了TCL、协鑫呼和浩特项目开工仪式,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原有旧厂房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10余台整装待发的挖掘机以及数台大型塔吊机械并排排列,接下来现场将进入厂房建设阶段。从项目公示看,10万吨颗粒硅项目将于明年4季度实现首套2万吨/年设备投产,到2024年3月,10万吨产能将全部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与TCL、协鑫呼和浩特项目一路之隔的就是TCL中环内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TCL中环已先后在内蒙古建设了五期光伏硅片、两期半导体硅片项目;未来,上述颗粒硅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向中环供应原料,分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两家企业将实现无缝衔接。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招引光伏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但即便拥有自治区首府的巨大光环,临近的包头市也毫不示弱,从呼和浩特站搭乘高铁前往包头东站最快只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呼和浩特到包头经包头市下辖的土默特右旗,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在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业的背景下,包头市下辖的多个县、区、旗都招引落地了不少上下游项目,涉及固阳县、青山区、稀土高新区、达茂旗等,其中,青山区又是包头光伏制造产业重镇,从包头东站一路向北,驱车半个多小时就能达到位于青山区的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

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囊括了阿特斯、晶澳、弘元新材等多家企业。在包头阿特斯厂区,记者看到,除了已建成的生产设施以外,还有一处大型厂房正在施工。公示牌显示,该厂区包括多晶车间、多晶铸锭车间、氩气站以及两个1GW生产车间等,并且还预留了两个车间位置。

从包头阿特斯厂区走出不远,有一间挂有中利腾晖标识的大型厂房,中利腾晖是中利集团旗下光伏制造子公司。然而,这间厂房并不像其他企业一样有着森严的守卫,厂房内也只是零零散散的摆放着一些钢材,这里似乎是已经被一家名为“世纪装备”的企业接管。

沿着主干道继续向北,很快就能看到名为湖南省鑫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晶源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碳/碳复合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一期)的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牌显示该项目建设工期为558个日历日。据悉,碳/碳复合材料是拉晶过程中的关键耗材。

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包头晶澳的厂区,记者路过晶澳厂区门口时刚好是下午下班时间,员工纷纷走出厂区。晶澳是较早进入包头的光伏企业,至今已有5年,包头基地主要生产单晶硅片,目前,包头晶澳正在建设三期项目,将建设20GW拉晶、切片项目,从晶澳科技披露的可转债发行预案看,该项目投资总额58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7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还有一家近年来大放异彩的企业—上机数控旗下的弘元新材,弘元新材不仅修建了人才公寓,这里还设有“弘元厂区”公交站。上机数控于2019年开始业务转型,已先后建成三期硅片项目,实际产能可达到30GW,正计划在包头再新建40GW硅片产能。

两年内涌入超千亿资本

从时间线来看,内蒙古受到越来越多光伏企业青睐是从2021年前后开始的。去年2月,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包头市政府、土默特右旗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将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其中,一期建设10万吨多晶硅,二期投资建设10万吨高纯多晶硅、20万吨工业硅项目。

随后,一期1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明确为88亿元,实施主体正是上述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为此,新特能源启动了再融资作为项目资本金,并为项目主体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据悉,该项目正式成功达产之日最晚不晚于明年6月。

去年11月,特变电工还与包头市达茂旗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年产40万吨高纯工业硅和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其中,高纯工业硅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拟投资30亿元;二期建设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

新特能源是硅料龙头之一,选择在内蒙古建设生产基地的硅料龙头还有通威股份和协鑫科技。不久前,通威股份宣布计划扩建40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其中20万吨将落地包头市昆都仓区,总投资约140亿元,预计于2024年内竣工投产。随着今年6月底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顺利点火,通威股份在内蒙的硅料产能已达到8万吨。

协鑫科技在内蒙古同样是多点布局,除了刚刚开工不久的呼和浩特项目,公司还在包头与上机数控等合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项目,其中,首期产能10万吨。记者了解到,在呼和浩特颗粒硅项目开工仪式结束后,朱共山就带领协鑫团队赶赴包头、乌海与当地政府洽谈。今年5月,乌海市政府与协鑫集团等签约,计划的合作项目包括颗粒硅、零碳产业园等。

下游环节,上机数控不仅将内蒙古作为光伏业务的主要基地,而且在全产业链布局上展示出了更大的野心。除了合资颗粒硅项目,今年2月,公司与包头市固阳县签约,拟投资11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

去年12月,东方日升也与包头市、固阳县签约,投资内容涉及年产20万吨金属硅+15万吨高纯硅+10GW N型高效拉晶+3GW组件,以及3.5GW光伏电站项目+1.6GW风电电站项目+储能项目,项目总投资初步预计为446.5亿元。

与上机数控总部同在无锡的双良节能于2021年初开始拓展光伏制造业务的,也将生产基地选在了内蒙。公司计划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GW拉晶、切片。

目前,双良节能已启动二期20GW项目的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62亿元。除此以外,公司还计划在包头投资50亿元建设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再新建50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也在构想中。

相比于上述老牌企业,一些初出茅庐或跨界转型企业也将投资地选在内蒙古。今年7月,雅博股份宣布,拟投资35亿元建设巴彦淖尔市HJT绿色零碳产业园,其中包括年产5GW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等。8月,亿晶光电前实控人荀建华旗下的华耀光电与呼和浩特经开区管委会签约,将建设10GW光伏N型电池片生产项目,该公司在呼和浩特还布局有硅片产能。

资源、能源富集与产业链抱团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王健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角度看,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光伏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鼓励区域内多晶硅、单晶硅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促进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条目下明确提到,推动光伏晶硅材料生产向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延伸,提升光伏材料产业竞争力。

呼和浩特今年启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包括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工业园区3个。中环产业园正是呼和浩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的项目之一,TCL中环总经理沈浩平表示,将共同打造千亿级产业城,助力呼和浩特建设中国“硅谷”。

今年以来,包头市也编制出台了《包头市光伏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等一系列规划。包头市长张锐在7月的一场会议上提到,“我们快马加鞭招引各类项目,2021年引进实施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44个,今年实施项目83个,风电、光伏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在内蒙古光伏热潮下,企业抱团以及上下游绑定的趋势愈发明显。2021年初,率先进入的多为工业硅、多晶硅企业,随着原料供应获得保障,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厂商纷至沓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辅材、耗材企业,涉及碳/碳复合材料、光伏玻璃等,特别是光伏玻璃,旗滨集团、福莱特等均已与内蒙古当地进行了的接洽。

记者注意到,在硅料、硅片环节,这种绑定尤为牢固。晶澳科技通过入股内蒙新特获得了多晶硅优先采购权,同时,包头晶澳正扩建三期20GW单晶硅项目。记者从协鑫集团获悉,未来,呼和浩特颗粒硅项目建成后还会修建直通中环内蒙古厂区的输料通道,实现无缝衔接。

内蒙古成为光伏制造产业投资沃土还得益于其能源、资源优势。王健认为,在电力方面,内蒙古除了电价便宜之外,还拥有绿电布局,能够提升光伏产品未来的出口竞争力,满足欧洲等地对碳排放的溯源要求。

的确,有竞争力的电价已经成为光伏企业投资布局的关键考量因素,特别是在硅料生产与单晶拉棒环节,电费是成本的主要构成。今年初,隆基绿能宣布不再享受云南优惠电价,公司转头便将产业链大规模迁往内蒙古,计划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30GW高效单晶电池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

“在资源方面,对于光伏制造商来说,资源优势是其布局选址的关键,内蒙古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还是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前沿,将生产基地布局在此,既靠近上游硅料的原材料,又与终端市场紧密相连,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王健说道。

在宣布包头20万吨多晶硅项目规划时,通威股份提到,包头市风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电量富足,晶硅光伏产业发展速度位居2全国前列,具备继续发展高纯晶硅等绿色能源项目产业链的先决条件。雅博股份与巴彦淖尔的签约还涉及硅矿研产采选一体化合作,当地政府将为雅博股份争取高质量硅原料稳价稳量供应,并协调高质量的硅矿采选和开发权。

制造产业链西移需关注消纳问题

大批光伏制造产业涌入内蒙古的浪潮宣告了一个既成事实—光伏制造产业链正大规模向西迁移,从广义角度讲,这里的西部包括内蒙古,也包括甘肃、山西、云南、青海等省份,众多西部地区正在享受光伏制造产业链西迁的红利。

“近几年,内蒙古等地成为光伏投资新沃土。”王健认为,光伏制造企业向西部迁移是利用产业链配套优势,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他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上游光伏硅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地方政府产业支持政策的推动以及产业链配套优势的凸显,中下游企业落户的意愿大大提升,光伏制造产业链西移的趋势愈发显著。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下游绑定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经,只有通过产业链绑定,才能降低产业链成本,对于内蒙古而言,区域内既有资源也有便宜的能源做支撑,优势更明显、竞争力也会更强。

林伯强指出,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地区在招引光伏制造产业上下了很大功夫,“针对光伏上游制造产业,政府通过提供低廉电价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支持企业进驻,大力招商见到了实效。”不过,林伯强也提示说,应关注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有些政策可能仅存在于特定时期、特定阶段。

正如林伯强所言,内蒙古光伏制造产业存量、增量项目正面临优惠电价取消的新情况。8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通知,取消蒙西电网战略性产业优惠电价政策以及蒙东电网大工业用电倒阶梯输配电价政策,该通知自9月1日起开始执行。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此前曾发布多项优惠电价政策。例如,2018年初,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蒙西电网输配电价执行有关事宜的通知》,工业用户规模越大,实际用电成本越低。

华西证券指出,内蒙古取消优惠电价政策势必会对高耗电企业带来成本压力,特别是上游硅料、硅棒/硅片环节,能耗需求大,电价对于企业生产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价上涨对当地光伏产业链成本影响不可小觑。取消电价优惠,将推动光伏上游产业链成本上涨。”

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的硅料总产能约占国内总产能的27%,硅片总产能约占国内总产能的20%。硅料生产作为高载能产业,电力成本占多晶硅生产成本30%以上,用电需求较大;另外,电费占硅片全工序加工成本比例为15%左右。

过去,优惠电价为0.26-0.3元/度,按照当地现行的220kV大工业电价计算,调整后电价约0.45元/度。记者注意到,此前,沐邦高科子公司豪安能源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中就明确,在约定期限内享受0.26元/千瓦时的电价优惠。

当下的内蒙古光伏产业正迎来大变局时代,既有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又有大基地建设提速、优惠电价取消等“技术细节”。在与林伯强交流中,他多次提到,内蒙古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纳,既包括光伏发电的消纳,也包括光伏制造产品的消纳。

“过去,以内蒙古为代表的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消纳问题一直存在,可以预料,未来相当一部分风电、光伏新能源电力将从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区输送而来,政府部门也将着力解决电源与负荷不统一的问题;大规模资本、产能涌入光伏制造领域的情况下,内蒙古也应借助大基地建设等有利因素做好本地消纳,防止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林伯强说道。

原标题:这一地成光伏制造产业链“新宠”,涌入超千亿投资,哪些龙头在“瓜分”内蒙古?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证券时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